1980年深秋的一个清晨,天色微明,薄雾朦胧,尽管已有几分寒意,但仙居宁江溪下游一群勤劳的淘沙筛沙工们早已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有的从溪里淘沙,有的筛沙,大家分工有序,各忙各的。突然,一名筛沙工在沙堆中发现了一块黑乎乎与众不同的片状石头,他觉得很稀奇,偷偷用草包好,悄悄地把它带回了家……若干年后的一天,这名淘沙工用这块“黑石头”从收古玩的王胖子手里换回了一辆半新的自行车。他十分满足笑得合不拢嘴,一块破石头换了辆自行车!但王胖子笑得更是灿烂,他转手以五倍价卖给了痴迷古玩收藏的识一老先生。
兔神仔细欣赏这块石片,它其实是一块古老的青黑玉石,青绿条纹可见,因长期在沉卧在河床底下,外表已包裹了一层厚厚的包浆。清洗干净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兔神出现在我们面前,只见它头戴高帽,身穿束腰长袍礼服,双手前伸合掌祈祷,嘴巴紧闭,大圆眼炯炯有神,整体一半圆弧造型,好像兔神正弯腰向神明或上天祈福,神情恭敬虔诚。兔神整体采用双面雕刻,正反面基本相同,只是衣服下摆雕刻的图案各不相同,一面采用阴刻双勾刻画了两个古老文字,文字下有一图,图案像是一台精密灵巧天文望远镜,寓意远古的先民已通过器物可以探索浩瀚宇宙星空。另一面则刻了一只欢快奔跑的小鹿。刻画线条十分简洁但却形象生动。兔神祈福、文字、天文望远镜、小鹿,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两个古文字是什么意义?欢快的小鹿代表狩猎的成功还是另有其它含义?这块神秘的兔神“黑石头”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或许里面包含着上古先人留给我们后人的神奇密码!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人们心目中,兔子总是那么亲切、敏捷。在古代人美好的想象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就是可爱的兔子了。灵动的兔子在中国诗歌中是主角之一。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涉及兔的诗行:“有兔爰爰,雉离于罗”,“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跃跃兔兔,遇犬获之”等等,《诗经》之后,兔亦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欧阳修的“天冥冥,雨蒙蒙,白兔捣药嫦娥宫”,王安石的“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兔是我国祖先最早熟悉的动物之一,在出土殷墟甲骨文上已有非常形象化的兔子。而月中的阴影确实与兔形相似,月中有兔的神话自然产生了。另一方面,原始氏族中兔子作为氏族图腾,根据月亮阴影与兔子形状相似加以联想,便把自己信仰图腾动物移到月亮上去了,这体现了古老氏族对月亮和兔的一种祟拜心理。
兔神但这块神奇的石头为何出现在仙居的永安溪?1983年,人们在仙居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了新石器遗址,特称下汤遗址,遗址群面积达25000平方米,周围多山,三面环河。出土的文物大多是石器和陶器。下汤遗址的发现证明在浙江省仙居县第三河灵江的流域内,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且原始农业较为发达,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谷脱壳工具。从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和文化性质看,下汤人已脱离深山的穴居生涯,迁向平原过定居生活,他们以农业经济为主,狩猎、采集为副,并发展了纺织、制造和捕捞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了明确的分工。所以这块奇石或许就是下汤文明的一个见证。兔神祈福,氏族图腾,如果它会说话,那它会带我们走进它所有的遇见!
兔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