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到原点,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原点,才能走得更远

作者: 薇易冷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20:54 被阅读0次

    回到原点,才能走得更远!

          当我看到属于我的出题章节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必须自己先把《儒林外史》通读一遍,否则的话是没有底气来出题的。

        虽然时间紧张,但是我还是把前三十章看完了。出题时最大的遗憾还是没有读完整本书。因此这引发了我关于整本书的思考,整本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如何让学生读完整本书?当然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比我们这些任课老师有天然的有利条件,但是如果抛开这些的原因,又该如何给予学生读完整本书的机会呢?是不是所有的必读名著都需要细细研读呢?

          首先谈谈怎样给予学生读书的机会,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做的,现在是这我是这样做的:每天让一个学生进行课前演讲,(顺序是提前排好的)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然后回答课后的延伸与思考。对于需要精读的章节,我有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结合章节思考。现在我一般拿出一节课的一半时间进行名著的阅读。剩下一般时间进行课内文章的学习。读到这儿肯定会有老师质疑,这样课内文章能进行完吗?教学任务能完成吗?一开始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担心,可是后来发生的证明一切都是多余的担心。为什么呢?因为一节课相当于进行了两个内容,这样学生的新鲜感会一直持续,上课的效率反而大大提高。这些改变让我想到的是整本书阅读与1+1与1+x主题阅读在理念上是相通的。我认为无论哪一种阅读都应该是在学生已经阅读的基础上,这个前提是不能背离的,不管教师分析引导的是多么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读,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名著都要细细地研读?这个答案我认为是否定的。徐杰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里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文章里写道:“我以为读整本书当如跑马,有时需要跃马扬鞭,有时需要勒马细看,这全凭教师的眼力和功夫,当然,还要考虑“这一本”的阅读价值和阅读能力培养”。对此,我是极为赞同的!如果本本精读,岂不是一年也读不了几本,所以究竟学生该怎样读,归根结底还是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休戚相关。

        整本书阅读的体验每个学生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阅读的层次性应该得到尊重,就如徐杰老师所说:“整本书的导读,我们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求异””。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应该比统一思想的价值更大。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相信,不同的思考,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推动相互激发相互碰撞相互生成。如果我们非要给一个“标准答案”,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视野。

        关于整本书的导读,我认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观点我与徐杰老师的观点一致。我们所有设置的问题都应该是在整本书的视野之下,而不是穿整本书阅读的“新鞋”走单篇阅读的“老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是不是应该抛弃单篇阅读的化整为零的教学理念,而应该尽量避免过于零碎的问题。比如:在《朝花夕拾》的导读之“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们能不能不仅仅只是带领学生概括阿长的几件事和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如果设置一个活动,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让阿长出现在《父亲的病》或者《朝花夕拾》其他的文章里,她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正如徐杰老师所说:“读完一本书,回头再选段精读,这个段的精读,一定是要能反哺整本书的,能加强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如果你的导读或者选段精读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个人认为这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关于整本书的导读,充其量只能算是比较精彩的选段阅读。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这样的一句话:回到原点--阅读、学生、导读、教师,整本书的阅读才能走的更远。这句话首先是写给我自己然后再和各位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到原点,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ar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