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之风大兴
想要让孩子见识广博,自然少不了读书。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在这方面,可下了不少的功夫。从最初的幼儿认知绘本,一直进阶到如今的各种主题的绘本阅读,我确实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尤其是参照着英文启蒙的理念,我尤为关注孩子所阅读书籍的内容属性。从比例上,我一般把孩子阅读的虚构类作品和非虚构类作品,按照1:1的比例来进行分配。
等他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又根据他的兴趣,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科普书籍。对幼儿来说,人体科普是最容易接受的,紧接着是动物科普、自然科普、宇宙天文以及人文科普等等。
他最近对宇宙天文极为感兴趣,我也正好趁此机会,把这方面的科普进一步推进。古诗文我们也一直在背,他倒是挺喜欢,可每次跟着读的时候,总会生发出很多的疑问。
比如说:“妈妈,河豚是什么?花为什么会落?乌龟为什么会活那么久……”我没想到,一个小小孩童的脑中,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问题。
问题确实是好问题,但有时候解释起来又很棘手。
于是,按照老方法,我又开始搜索和这方面相关的书籍,没想到,现在科普与古诗文的互相渗透,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古诗文中的科学》系列图书,正好符合我的要求,甚至,它还给了我更多的超乎预期的惊喜。
2.《古诗文中的科学》
《古诗文中的科学》这套书籍,一共有四本,作者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刘兴诗。他创作过很多优秀的科普作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书,如饥似渴地阅读。
古诗文的文学之美,我们早已知晓。对于其中隐藏着的各种生活智慧,却鲜少有人挖掘。刘兴诗从中国的古诗文中精选出了100多首,他结合诗句中的所知,在古诗文之后,附上了非常详细的科普介绍。
古诗文,是我们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其中也埋藏着很多科学的种子。古人喜欢仰望星空,很多诗句,都有对宇宙天文的猜想;还有些诗人喜欢田园生活,在记录自己生活感悟的同时,也会关注动物植物。和现代人相比,古人对大自然与宇宙的观察,要比我们细致很多。尽管我们现在凭借着科学的力量,可以探索到更深邃的层面,但首先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的记录,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整套书籍的排版,非常地雅致。彩色水墨的配图,给人以宁静之美。通俗易懂的科普,让人耳目一新。也许,这样的内容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还是太难,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多的亲子阅读的加入。
等到孩子能自主阅读,等到孩子能背下来一些古诗文的时候,他们再去自主阅读刘兴诗的《古诗文中的科学》,会收获更丰富的阅读感受。
3.拥有一双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眼睛
科学无处不在,在现代文明以前,我们的古人,也从来没有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放弃过对万事万物的探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的蒹葭,也就是芦苇。它为什么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是因为芦苇中空内含空气。芦苇有很多的秘密,也有很多的功效。它的秘密,说都说不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这是因为由于气候温度的下降,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变慢,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越来越少,其他的色素逐渐增多,正因此,树叶才开始慢慢变成黄色或者红色。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谓的射天狼,只是一个幻想。而今,天狼星依然还有很多的谜团没有解开,而作者真正想要射的,也并非是天狼星本身。仰望高空,这宇宙间还有太多的神秘等着我们探寻。从古至今,我们都没有放弃过。
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探索,对于时令节岁规律的总结,对于自然万物的由衷喜爱,都洋溢在古诗文的细节中。而这有关科学探索的一面,常常容易被人忽视。
读过《古诗文中的科学》这样一套书,我们不仅仅是藉由这100多首诗,而学习到了100多个知识点,从更高的角度去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路延续下去,万事万物,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不放弃对生活的深刻洞察,那么,我们就总能捕捉到很多隐藏在其中的智慧。这其中,不仅仅有人文因素,还有更多的科学道理。
充实自己的科学脑,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科学,大胆发问,敢于求证,就像我们的古人一样,这岂不是很好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