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一大早来到颐和园健步走,想寻个清静。没想到,健走的,跑步的,散步的,三三两两溜达的,颐和园已经聚了不少人。于是我折入西堤。西堤横亘在昆明湖中间,两边是湖面,波光粼粼,云影浮动。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南向北依次建有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911bfc07006cee0b.jpg)
已是盛夏,桃红不见,但柳绿依旧。健步西堤,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首先踏上柳桥。其名取自白居易的诗句:“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柳桥飘絮的景象得在四五月份,预定一个日程,明年四月下旬来一次颐和园,看看飘絮的柳桥。
往前走,有一块稍宽阔之地,建有三座牌楼,即著名的景明楼,一主两副格局,一座楼显得孤单,三座间隔开来,恰到好处。该楼取名来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三座楼,每座楼东南西北都有楹联,对仗工整,内容是西堤景色概括,细细品味,美不自言。部分抄录如下:
虽是春韶犹酝酿,可知物意已舒苏。
廻连上下天光碧,分久东西水英红。
汀兰岸芷晴舒暖,绿柳红桃风拂柔。
鱼颉鸟行自飞矅,波光云影相沉浮。
凭窗何异画中游,布席只疑天上坐。
春秋无尽风兼月,左右何须女与牛。
凭楼极目,眼前水波潋滟,干净开阔;远处树木高低错落,郁郁葱葱;抬头天高云淡风轻。布席只疑天上坐,你会油然感叹!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5f0e82f7ff6ace98.jpg)
移步中,美景目不暇接。往前走就是练桥。其名取自南北朝谢朓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练是洁白的熟绢。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白练一样,多指对江景的鸟瞰。虽无江景,但东看昆明湖,湖水清澈,縠纹静平,确有如练之形象。
第三座是镜桥,桥名出自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镜桥几乎位于昆明湖和团城湖的中央,360全是美景,伫立亭上,东南是十七孔桥横卧,汉白玉桥身倒映碧波,爽心悦目!东面是文昌阁、知春亭。稍转向北,是万寿山,安稳厚重。排云殿佛香阁逐次排列,背山面湖,巍峨庄严!黄色琉璃瓦与绿色树木交相辉映,连绵起伏的万寿山,与宽阔平静的昆明湖水,相连相依,乃人间圣境。北面是西堤本身,树木繁荫。西面是荷塘,绿色荷叶田田,高低错落,其间点缀朵朵红花,令人自然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时还有黄色画舫撑开波浪,人宛如在画中游!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004f933d3ff8834e.jpg)
信步往前走,转弯处可见一座汉白玉桥,其拱甚高,整体呈曲线型。从底下仰望是陡峭的台阶,目测有65度左右的倾斜度。爬上去,约略37步。站在桥上,昆明湖尽收眼底。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据说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e142c1135b7e2be5.jpg)
第五座是豳风桥,其名取自《诗经》中《豳风》,风是民歌,即古代豳国的民歌,大致是今天甘肃庆阳、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豳风主要描写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一组作品,共有七首,包括《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等篇。以“豳风”为桥名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同时,旁边有耕织图、水村居等景点相呼应。从西堤往左一拐,即进入另一个美丽世界。
第六座是界湖桥,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此桥亭毁于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之劫。
说到英法联军之劫,又让人想起多灾多难的近代史。整座颐和园和近代海军还有关联呢。今天走西堤,明天再来,走东堤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