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暗算》第一部《听风》,王宝强扮演的瞎子阿炳,因为耳力特别灵敏而被招进了情报部队搜听电台,因为荣立战功被尊为国家英雄,由国家出面给他找了一个烈士遗孤当老婆。阿炳是个不晓得男女风月的人,但他听力过人,当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大哭传到耳朵里,他就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骨肉。阿炳触电自杀了。柳云龙扮演的安同志痛心疾首,出手惩处了奸夫淫妇。
只有《听风》里的阿炳,在他婚配之际,同时拥有着“强/弱”两种特质。他是国家英雄,但那不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而是特异专长所致。首长出面说服女方,用的言辞是“你愿意嫁给一个英雄吗”,女方回答也是“我愿意用一生照顾英雄的生活”。只是,婚姻生活不能在“英雄”帽子下自动免疫,在世俗欲望的诱惑下,阿炳的弱点展露无遗,生长在红旗下的妻子也出了轨。又感慨阿炳在家庭生活中的无助,却没有触及悲剧的真正根源。
《暗算》是唯一一部给了王宝强角色一个配偶的影视作品。刘若英不会爱上傻根,王宝也没能把范冰冰变成女朋友,连唐仁,也只是在影片结尾留了一点对阿香的未来念想。
王宝强是一个符号性人物。就像莫言是最后一个小学未毕业,靠热爱写作与作协体制步入殿堂的作家,王宝强这样的草根逆袭而又持续走红的影视明星,也是很难复制的个案。难以复制,意味着稀缺,意味着在中国社会,只有一个王宝强。更重要的是,王宝强戏里戏外的形象是高度统一的。他是小人物,是懵懵懂懂看世界又归于懵懂的小人物。
在所有王宝强的银幕形象身上,我们看不到内心的任何成长——《士兵突击》也没有,这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与《侠客行》和《射雕英雄传》一样,讲的是“憨人有憨福”的故事,一根筋也有春天,这本是一个传统的母题。即使是在知识分子圈,由于“唯一的王宝强”识别度如此之高,你可以说不喜欢王宝强,但谁能说自己不知道王宝强?他与徐峥、黄渤组成《泰囧》铁三角,不是没有道理的:徐峥“绝顶聪明”,总是扮演以知识为力量、以身份争地位的广义知识分子;黄渤在获金马影帝的《斗牛》里可以傻憨,但在铁三角里,是代表吃透社会规则的精明邪派。徐峥与黄渤的明争暗斗,王宝强无心了解也无意参加,但真正改变故事结局的却是这个二不拉叽好管闲事的小老板。正邪两派都被他的质朴、孝顺、忠诚等传统优良品质打动,回头检视并改变了自己的鸡贼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宝强身上维系着中国社会“老实人不吃亏”的传统信念,这一信念还包括“难得糊涂”、“知足长乐”等一系列格言警句,长期以来担当人民群众与残酷社会现实和平共处的心理平衡器。
影视作品不敢给王宝强一个配偶,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与生活经验。王宝强不是周星驰,他是“真正的小人物”,没有成为高富帅的潜质。所以上天会赐福予他,让他感动别人,但不会给他真正的主角待遇,当王子迎娶公主,骑士斗败恶龙,他仍然是桑丘一般的存在,站在旁边,满脸憨厚的笑。
所以在大爷大妈心目中,长得就像隔壁家二小子的王宝强,就该去“过日子”,不要贪图什么貌美如花。郭靖黄蓉的故事,在想象世界里可以存在,放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觉得“不般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