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口语交际话题是演讲,于是让学生围绕书上举例的几个话题整理资料。其中有一个话题是“读书的快乐”,对这个话题我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讨论了两节课,总体感觉班里的孩子并不是真心爱读书、爱学习。
作好演讲,首先要写好演讲稿。课前布置学生在书上罗列几条提纲,结果课上检查下来,并没有几个人课前做好工作。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们在课上四人小组间讨论:不管是认为读书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至少说出一点理由。
四人小组间的讨论总是眉飞色舞的,信口胡诌都很在行,等到要求他们上台来说,就一个个恨不得瞬间缩小到老师看不见的程度,垂头丧气鸦雀无言,我只能随机点学生来回答。
先找了个成绩还不错的围棋小咖,观点是:读书是快乐的,能开拓视野,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他本身是个爱读书的男生,知晓不少历史故事,这番话确实是发自内心。
又找了个成绩较差,读书吃力的小豪,他的观点是:读书是痛苦的,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太累太辛苦了,没有自由。班里和他情况相似的学生纷纷点头附议。玩心太重之外,脑容量确实不够,跟不上老师的讲授节奏,自然会时常宕机。
成绩中下的小孟站起来说,他也认为读书是痛苦的,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放学还要上补习班,还有一堆课外的作业,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我前几天刚和小孟的母亲聊过,进入六年级,她对儿子抓得非常紧,不容许儿子有一丝松懈,但因为孩子本身资质不佳,学习比较吃力。果然小孟表面没有反抗母亲,心里还是颇多怨言的。
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小睿也主动走到讲台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读书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既有快乐,又有痛苦。快乐在于取得好成绩时有一种自豪感,痛苦则来源于“别人家孩子”的对比,自己总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小睿的言论既睿智又成熟,让我不由赞叹,只要“高考”这一选拔机制存在,对比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无谓地抱怨游戏规则,而应该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也有几位女生上台演讲说读书是快乐的,台下立刻有反对的声音喊:虚伪!女生们的观点基本来自于我日常教育的要点:只有认真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才可能获得好工作,赚取良好的报酬养活自己和家人。道理是实际浅显的,但未必真的有多少孩子能听到心里,要让他们这群还寄生在父母羽翼下的学生有责任意识实在太难了,大多数脑子里都是游戏、玩耍。
也有一位成绩时好时坏的女生上台说了自己的心声:读书是痛苦的,总是被人催促着做一大堆作业,去追赶更好的成绩,似乎永远没有止境。她的成绩在我看来还可以,但是平时颇多怨言,总觉得是在为父母学,为老师学,学习的内驱力不足,问问其余同学原因何在?个个都很通透:懒!没有别的答案。
这样的两堂课上下来觉得很伤心,平时自己教的这群孩子成绩还可以,但聊聊真心,大多都是愁肠满腹、漫无目的地在学,让我也有些迷惘,究竟平时在教什么,为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