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或许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缘故,对农村一直有一种很深的眷恋,是那种像是冥冥中被某根线隐隐牵扯的眷恋。
后来去过很多地方,四处游荡,见过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见过奢侈浮华、纸醉金迷,更加觉得乡村生活轻松安适,让人身心舒畅。
02
小时候,喜欢在清晨醒来,迎着晨光熹微。农人惯于早起,赶往田间劳作,我就坐在门前的大石上,跟往来的乡亲打着招呼;也喜欢在傍晚时,薄暮依稀,家家户户生起炊烟,躺在大河边,嘴里叼着草枝,看漫天红霞,流光溢彩。
我曾经随姑姑去地里劳作。那是深秋时候,田野沟壑里的野草黄了,金澄澄一片,一阵风吹过,便像是柔和的锦缎波浪起伏,有时候玩闹,一把火点燃,火势窜起,就一路烧去,大片的野草化作灰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年春天,田间沟里,又是一片新绿。
那时候我就知道了,生死循环,周而复始,生命有着最坚韧的力量,而且没有终结。
所以后来经世,即使遇到挫折,心情沮丧,也知道没有关系,一切可以重新再来,只要沉下心来等待,便会有春风吹起,死灰复绿。
03
我曾听农人讲起,地不负人——只要辛勤劳作了,就不会被辜负,大地最为慷慨,播种了就会有收获。
他们也知道,人负地一时,地负人一年,所以他们又都很勤快,不敢偷懒。
我从小就受这样朴素思想的影响,感觉没有什么不对。
04
后来新农村运动兴起,一切似乎有了变化,可是无论如何,每次回到家乡,都会觉得开心。
朋友跟我说,你不觉得农村生活贫穷,因为这样的贫穷又扭曲了人的思想,让每个人都变得畸形吗?人心险恶,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是如此。
接着他给我讲了很多事例,在那些故事里,大家蝇营狗苟,为了蝇头小利,丝毫不顾礼义廉耻,甚至有时候,暴露出赤裸裸的人性贪婪暴虐。
好似地狱。
我想了一下,这不是很正常吗?在哪里都一样啊。
《管子》里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这是常识。
我还没有痴傻到以为农村就是人间净土,纤尘不染,目力所及,处处圣洁——如果真是那样,那就不是人间了。
人间有味,就是因为存在着各种不圆满的状况。
我们要承认这种不圆满,这是这个世界运行所必然存在的状况。
04
其实反过来想想,你所说的那些人心险恶,“穷山恶水出刁民”,会不会是因为资源短缺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争斗,本质上无非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这个不牵涉道德评价。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段时间,台北的大学生发现大家在乘坐公交车时,总是蜂拥而上,匆忙抢座而不顾及老弱病残,于是他们就倡导发起一场文明乘车运动,号召大家要排队有序乘车。
效果显著。
——车子没来的时候,大家排好了队,等到车子一到,还是蜂拥而上, 那些依旧坚持排队的大学生,就被挤在后面,最后好不容易挤上车,也是灰头土脸。
所以有人写文章抨击,看啊,世道日下,人心不古。
可是真的是这个原因吗?
后来,大家发现,抢夺激烈的站次往往是公交车通车量比较少的区域,是因为资源短缺,后来通过的公交车次增多,每个人上车都能有座位,这时候就没有太多人去争抢了。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只是资源短缺或是调配的问题。
农村相对封闭,资源也只有那些,正常情况下,一定会产生生存资源争夺,毕竟东西只有这些,你有了,别人就没有,而别人拿走了,你就没有。
相较而言,大城市资源更丰富,生存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所以他的争夺就不是那么激烈。
05
这个问题推论下去,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前段时间读书时发现的——
你仔细观察,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开辟之初,一定是休养生息。
——盖因中国的历史,往往是一乱一治,大治就在大乱之后,往往是暴力夺取政权之后,开始与民休息。
但你发现没有,朝代之初,社会安定,也是因为经过战争,人口锐减,很多资源就空了出来,然后朝代发展,一定会出现“盛世”,这时候,往往是人口空前繁荣。
所以这个时候的“盛世”,并不一定是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多么英明神武,而只是这个阶段就是条件优厚。
至于盛世之后呢,不用着急,盛世之后,往往就是大乱,你去数,所有的“某某盛世”之后都是动乱。
每一场动乱都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经过盛世的发展,当时的社会往往是人口大爆炸,资源争夺激烈。
所以这个时候,也不用急于指责当时的皇帝多么昏聩无能,因为现实状况必竟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