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成为了海上的霸主,最重要的是占领了爪哇岛,让当地的马来人来种香料。听说咖啡非常受欢迎,所以他们砍掉了很多香料的树,改种咖啡。
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几乎垄断了咖啡的原料。但1692年,路易十四通过几经的转让与倒卖,最终,彻底把控了咖啡的垄断权。
虽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成千上万的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但是关于咖啡的特卖权,不是最主要的,但也绝非是最次要的因素。
——咖啡促成了18世纪文学的辉煌
18世纪文学的辉煌,是和咖啡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呢?因为,咖啡形成了对于公共的重新定义。
孟德斯鸠在代表作《波斯人信札》中,严肃地讽刺道:“咖啡在巴黎非常普遍。很多咖啡馆都能冲制出令人大脑清醒的咖啡,走出咖啡馆时,所有人都感觉自己比进门的时候聪明了四倍。”
人们将咖啡馆叫作“思想办公室”,很多人在咖啡馆中碰撞思想,巴黎当时大概有380家“思想办公室”。
包括卢梭、伏尔泰、萨勒日、狄德罗,这些人都是在咖啡馆中,酝酿着他们的启蒙思想。这时,有一个对世界格局影响很大的人诞生——拿破仑。
——发明并研制咖啡的替代品
拿破仑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英国,他拒绝英国的所有商品,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他们开始在欧洲大陆上种植棉花,研究蔗糖的替代品,发明菊苣根,来做成类似于咖啡的感觉,但一直都不太成功。
1812年,滑铁卢失败,直到1814年,禁令解除。这期间,欧洲人是喝不到咖啡的。后来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给欧洲带去了茶。
——19世纪,咖啡成为德国女人的饮料
意大利人拒绝喝茶,直到今天也不喝茶。意大利人的茶叶消费量,大概人均不到30克每年。
德国大街上咖啡馆虽然非常少,几乎都是啤酒馆,但是,咖啡的销量极大。
后来发现,德国喝咖啡的主力军是女人,德国男人依然爱喝啤酒。
德国女人们,在家里面自己研磨咖啡,这方式跟法国、意大利都不一样。
——工人阶层开始喝咖啡
这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对咖啡的促进,就是工人阶层开始喝咖啡了,咖啡成为了生活必需品。同时,它也成为了工业巨头们所关注的经济指标。
19世纪后,无数欧洲人的幸福生活、财富健康,都取决于各咖啡生产国的收成——丰收成果的出售创造了利润,将获得的利润重新投入种植。
对于咖啡农而言,它有天然的吸引力,丰收带来的物质利润,几乎像赌桌上的赢资一样,一再被重新押上赌桌。
——收成-市场-价格“铁三角”定律
咖啡农如此循环往复,却没有想到亘古不变的供求规律,农场主无意中制造了生产过剩。
不久以后,他们不得不面对每新增100万袋咖啡豆的收成,并不会使销售额增加,反而使其减少的事实,于是他们陷入了绝望。
从古至今,咖啡农都很难赚大钱,就是永远是中间商和做贸易的人,在赚着高额的利润。
但是,咖啡农一旦生产得过多,价格就会大跌;一旦生产得少,销量又会不够,非常痛苦。
咖啡农陷入恐慌,新文化被摒弃,工人被辞退,不再有利可图的咖啡树被咒骂。而后,人们转向玉米、棉花,甚至畜牧业。
恰恰此时,咖啡的价格又发生变化,减少后的咖啡供应量接近需求量。随着供应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上升,咖啡的价格开始上涨。
咖啡农惊奇地发现,自己又能凭借一文不值的咖啡挣上一笔了。于是,种植咖啡的热情重新点燃,新一轮的循环再开始。
这被我们称作“收成-市场-价格”的“铁三角”。
当咖啡成为工业指标后,产生了很多次的霸主轮回。
最早掌握在阿拉伯人手里,后来在荷兰人手里,然后是法国人、英国人,最后是美国人。
我们说巴西是最重要的原产地,1906年起,巴西的产量就占到了全球产量的97%。这真的是非常可怕的数字。
明天,我们继续聊聊,咖啡去到巴西和美国的故事,明天见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