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联系双双了”
看到这条消息是晚上,已在微信挂了一天,没头没尾的。余多边收拾边想,“这都啥啊,怎么还质问上了。”
想归想,余多倒也没往心里去。双双、阿容、余多,高中三年同床共枕、同吃一碗蛋炒饭,啥没见过。
洗澡收拾停当,摊在沙发上又去泡了杯红茶,余多给阿容打电话。“双双卵巢癌晚期,我也是刚知道。”阿容没废话,也没多话。
还说了什么,余多不记得了。在沙发上木然发呆了半天,不记得时间。端起茶杯,茶水冰凉。余多看看时间,22:23,管它合不合适。
“你知道啦。”没等余多开口,清脆的声音嘎嘣作响,“化疗三期,刚做了第三期,等复查。呕吐反胃都已经过去了,医生说我的状态很稳定,除了没头发。”镜头里,双双的雀斑愈发明显,关之琳的大眼睛显得格外的大,眼角,鱼尾纹细细密密的铺开。是双双没错了,但,是她又好像不是她。
余多没吱声,只是盯着双双,拼命忍着。
说完没头发,双双摘掉了假发。余多再也忍不住,泪决堤而出,千军万马。
挂掉视频,余多在沙发上缩成一团,死死的抱着抱枕,嚎啕大哭。
许久,久到口干舌燥太阳穴嗡嗡作响,余多哆嗦着找茶杯。二十年前,双双坐了32个小时绿皮火车来看她,也是这个时间,双双给自己泡了一杯牛奶,四勺。(500字)
202303命题作业《熟悉又陌生》
两个小时之前,我还不知道写什么。和Karma就艺术家battle了一番之后,我就释然了。我这么平凡又普通,凭什么想要写出惊艳的文字,我干的过流行词(不知道哪个词涉敏)吗。我不能啊,那为什么不干点自己能干且只有我能干的事情呢。
艺术是因为艺术品本身吗?艺术品还有传递的情感以及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本人的个人特质吧。没有这些,艺术品仅仅是工业化产品,没有情感温度,没有交互和共鸣。做的很好好到不能再好了,但是这些和现在的艺术品复制、工业化输出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一个做的足够好的工艺品。当然很好,但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在中间层。就像梵高独一无二,可以有梵低,但再也没有梵高了。
如果有一天变成了标准范式,统一模版,而不是千人千面,对于传递基因可能没有差别,但对于传递基因的容器来说,人这种物种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交给人工肢能吧,它们更合适。
世界有95%我们无法理解,那么也许在我们无法解释和感知的领域,艺术品作为物理呈现背后还有艺术家本人附带的情感信息,物理的艺术品和艺术家附带的情感和故事才是完整的艺术。这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无法复制。
有什么是我能做,且只有我能做的?
风格、语言、套路……人工肢能可以做到一切。只有一点TA做不到,情感,对双双的情感是无法复制的。是独属于我和双双,因着共同的经历铺垫,由无数瞬间累积,再经由我们之间的情感交互达成的。
客观的说,这一切如果想做,我猜未来算力足够的时候,也不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是否必要,可能才是问题。
而对渺小的人类,对我来说,选择哪一个重要,哪一个不重要,在具体的选择来临之前,我也并不知道。
这种随机双盲的选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按照对最优解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不屑的吧。只有渺小的人类才愿意做些不划算,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无视被伤害的可能,但依然愿意去做的事情吧。
语言被改的支离破碎,不忍猝读。发了四次,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