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使夫智者不敢为之,为无为,则无不治。
1、不尚贤,使民不争
在老子的时代,诸侯国为网罗贤者不惜一切,才智之士,皆为“贤者”,所以,如果认为我贡献太多,回报少,别人得到的便宜多,又怨天尤人的怨恨心理
,即效法天道自然地精神。
2、贤与不贤。正面标准的建立,就有反面伪模式的出现,一个道理如一个桩,用惯了,即使是鹰犬也能挂上去。它的重点在于
领导阶层,如果不标榜一个标准,才智者会按自然趋势发展,不足者也会安稳过日子,,标榜怎样作好人,促使人们不择手段
争取好人,掩盖事实。是非毁誉,难有标准。
3、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互相偷盗的世界,又说自己很仁慈。老虎被称为“大虫”,所谓“倮虫”的人们 ,也只是天地间的生物
,用其他生物来披毛遮盖,岂不是大盗之行。
4、虚心养气。“虚其心,实其腹”,老子讲的是修养上的真实功夫, 绝对是有其事。但先决条件是,离情离欲,心如止水澄波
,正因难以无欲,老子的消极办法是,“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然后再求虚心,充实内体。
四章:道充耳用之或不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我即非我,谁亦非谁,只是应物无方,不留去来的痕迹,所谓“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2、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怨天,不尤人,对领导信任不顾一切,被怀疑也不顾一切。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不嫉
,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合乎“充而用之或不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