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爆了,不仅亏到爆,还被骂到爆!8月9号电影上映后,口碑、票房遭遇悬崖式崩塌。上映到现在,一周票房才勉强过亿,投资方损失最少2.2亿元以上,死的相当难看。
电影有多烂?
不管是演员、制作还是后期宣传,从头烂到尾,完全没有用心。
本以为是部接棒《流浪地球》的诚意之作,结果却是一部爱情科幻片。鹿晗和舒淇在片中的感情戏份,无滋无味,毫无CP感。
电影里作为中国军人,不能留长发是常识。
但在鹿晗这偶像包袱不能丢,不仅白白嫩嫩上战场,与外星人作战中,厚重韩式刘海还不能乱。
所谓的大场面也不过是廉价塑料感,故事毫无逻辑,台词尬出天际。后期宣传,还盗用别人素材作假,每个槽点都刷新木棉姐姐对这部电影的认知。
滑稽的是,早前鹿晗说,不要因为自己是流量就不要看这部电影。
早期电影宣传,导演各种神操作。不仅对自己作品信心满满,铺天盖地投广告,还大言不惭将其和《流浪地球》比肩。
但谁能想到电影出来,竟如此让人咋舌。
电影肉眼可见的烂,《上海堡垒》官方还在垂死挣扎,连发4条微博否认烂片,删除后称“意气用事” 。
无奈观众的厌恶情绪到达顶峰,引起全民吐槽。网友纷纷调侃:
流浪地球为中国打开了科幻电影的大门,上海堡垒把它又关上了。
迫于舆论,从导演、编剧到演员都纷纷出来道歉,一个比一个诚恳,但电影的确敷衍至极。
可见,吹得越高,摔得越狠。
估计投资方也没想到,左手紧握大IP,右手是流量代表鹿晗,居然会赔的底裤不剩。这次《上海堡垒》的惨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仅打破了流量鲜肉等于高票房的神话,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事!
本来观众花钱买电影票,图的是享受,不是忍受。
你有多敷衍,市场就对你有多残酷。
好电影没有捷径
有人说,《上海堡垒》算是“杀身成仁”,完成对影视行业的一种敲打。
的确,走捷径绝不会长久,流量总有使不动的一天。
其实从2013年开始,影视界就开始惯用
“流量明星+大IP”
的模式:用流量明星号召票房,实力派演员加盟,用演技兜底,然后轻松把钱赚到手。早期这种模式效果的确可观,粉丝为流量明星趋之若鹜的贡献票房;
流量加持的《小时代》系列,票房17亿,没一部到五分;
鹿晗加盟的《盗墓笔记》,电影狂揽10亿票房,拿下2016暑期档冠军,那时他还是顶级流量。
有人吃到甜头,就有人跟风,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效仿。
但盲目迷信流量明星,动辄把七八成成本用在流量明星的片酬上,能出什么好作品?
作品虽赚钱了,口碑却坏了,观众的怨气积攒无数。
物极必反,一些流量明星正在遭遇反噬,出演的影视剧,都纷纷扑街:粉丝9860万微博粉丝的杨幂,出演的电影《宝贝》只有2400万票房。大IP、大制作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加盟的都是当红流量,最后亏损2.5亿。
事实证明,流量明星不是“票房良药”,观众也会吃到吐。那些妄想通过流量圈钱的资本家,真的可以醒醒了。
现在,流量不等于赚钱,但无流量参与的电影,只要用心,也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之前无人看好的《流浪地球》,没有流量,没有足够资金,吴京零片酬救场才能如期拍摄。虽然片酬在成本中占比很低,但全部人拧成一股绳把心思放在电影上,才成了爆款,票房大卖。
300万小成本电影《二十二》,依靠张歆艺与影片宣传者冯小刚的名声,才得以被关注。因为制作良心,意义重大,网友自愿口水安利,最终票房2亿左右。
这样的电影还有很多,依托的是诚意和内容,是对电影初衷不改的追求。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说过,用真心换真心。
的确,好电影没有捷径,只有用心。
流量不是原罪
《上海堡垒》凉了,鹿晗被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他也不冤枉,快奔三的人,在影视圈不算新人,却毫无长进。早前他说,演戏需要耗尽很多时间,自己作为小鲜肉,现阶段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塑造一个角色。如果给他半年时间什么也不干,从头到尾研究剧本拍戏,才有可能。
可见他要么不舍得花时间,要么懒得去努力。在《上海堡垒》拍摄期间,大夜戏也拦不住他看足球比赛,导演一喊卡就开始看,戏能拍好就怪了。
他的职业素养,可以说为电影崩盘局面埋下了伏笔。
不过流量并不是原罪,不是所有流量明星都该被判入死刑,有的的确是想着突破。张艺兴在《一出好戏》贡献出了比较诚意的演技,在同年龄段的“流量明星”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李易峰在《动物世界》中的演技,也做到了中规中矩。
不仅成功转型,因为上进努力,得到很多导演的认可。
流量不是瘟疫,不努力才是病。
只要沉下去,静下心,付出时间、经历与心血,其中一部分“流量明星”也会成为成熟的演员。
但显然,鹿晗并没有什么事业上进心。
《上海堡垒》导演直言选择他是因为流量,但今非昔比,他的票房号召力早已不如从前。
江山代有流量出,不努力,他也将和流量电影一样,终将被淘汰。
深耕细作才是电影出路
知乎上有人问: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海堡垒》三部电影哪部对中国电影意义更加重大?
很多人选择了《上海堡垒》,因为前两部电影是模范带头作用,而后一部则是警醒教育作用。
某种意义上,《上海堡垒》宣告了流量经济的消亡,可以当做一个转折点。
的确,流量当道的时代已经过去。
越来越多的实力派、老戏骨受到大家的关注。一些年轻上进的演员慢慢出头,电影内容慢慢回归深耕细作。罗伯特麦基说过,
当你占用别人几分时,你可以不用心。
当你占用别人两个小时的时候,你必须竭尽全力。
电影要想得到市场认可,必须真诚、用心,踏踏实实的讲好故事,保有赤子之心。一次没得到认可,就准备下一次拼命。也许一次会失败,但坚持下去,总会有成绩。大浪淘沙,“流量时代”终将迎来“质量时代”。
无视烂片,就是对国产好电影、好演员最大的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