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休息时,把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四季的总决赛翻出来看。冠亚军之战演讲主题是:为新时代发声。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三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切口,各自精彩,激荡人心。然给我最深感触的倒是第三名,历史老师王磊,他的选题是:代沟。
我们现在都习惯了说:三年一个代沟。“代沟”这个词表面上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之间的隔阂和距离,但如果把它放到“时代”、“历史”的大洪流中,便能发现其更深的况味。
王磊说,古代没有代沟。第一古代没有催生代沟的主观意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第二古代没有产生代沟的物质条件,据经济学家***估算,从公元元年到十六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人均GDP和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说,把一个汉朝人用时光机扔到明朝去,他可能都不会有代沟。
但是,工业革命之后,时间这条安静的河流突然澎湃成滔天巨浪,并且今天的中国可能是这世界上代沟最深的国家,因为我们在两代人的时间内,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现在总是不能理解父母的行为,父母也看不惯我们的样子,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我们彼此都不及消化就莫名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类学家开始以为,三十年产生一个代沟,后来变成二十年、十年、五年、三年,三年一个代沟,想想看,我们与父母之间,已经隔了多少个代沟?
而被推到的风口浪尖是什么呢?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长大了,作为父母的唯一孩子,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遭遇的现实之间差距太大,所以挣扎、所以迷茫。而父母呢?他们隐约想抓住些什么,稳固些什么,又什么都抓不住,反而把一切都弄得一团糟。他们的脑子还残存着“父为子纲”的遗传——本来就是,传了几千年了,却要在这几十年里改变,还不得扒皮抽筋?适应能力强一些的,便真得扒皮抽筋赢得新天地了;适应能力差的,被子女们冠以“顽固”、“愚昧”等形容词遭到厌弃。于是在今天,家庭矛盾竟然如此之多。
工作关系,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案例。父母因为没有适应这时代的变化,又因为含辛茹苦把独生子女养大,便理所当然地参与他们的择业、婚姻,甚至孙辈的家庭教育中。却不知这样的参与,更加急速地把两代人的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小的想“断奶”而“断不得”,老的感觉累却更怕没有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不断升高的离婚案中,太多是因为父母的参与而发生。
王磊说,这些代沟可以弥补吗?很遗憾,没有办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拽着身边所有人和你同步前行。
沟就在那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认它,面对它,然后想怎么样能让这条沟看上去不那么可怕。
今年中秋,对于我的大家庭来说,大概也是“一地鸡毛”了。事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代沟产生出的各种“鸡毛蒜皮”,积累然后爆发,两代人之间观念不同,互相不能理解,继而引发误会、争吵、甚至相互憎恶。
作为小辈的我,自然是站在小辈的立场,想尽各种办法劝说家里的那位长辈。告诉她:如何得体地退出子女的生活,如何享受当下,为自己而活。
当天除了我,几乎所有人都指向那位长辈,她的同辈们适应能力算强便以身说法,她的小辈几乎是带着对其“不可理喻”的自负在妄自指责,那位长辈被“围攻”到气血攻心,进了医院。
现在想想,沟就在那里。如果我们带着同理心再来反观这件事,作为子女,把自己想象成从五六十年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走来,把自己想象成四年级便为了弟弟缀学的一位农村女性,把自己想象成一辈子节衣缩食,只养育了一个女儿的母亲……会不会对沟那边的长辈多一些谅解和宽容。
即使她被时代抛弃了,但绝不能被家庭抛弃。
那怎么办呢?怎么在这沟上架一座桥呢?
说实话,很难,很痛。对沟那边的长辈来说,更痛,她们已经按其那样的价值观生活了将近一辈子了,怎么改?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代人必定要承载的责任吧!这是发展的责任,我们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也必须要承担发展带来的精神冲突,又因为我们年轻,面临冲突时,只能对自己说一声,没办法,多担待一些吧!
虽然有争吵,即使不理解,但我们血脉相连,生命传承,我们彼此的心还是紧紧地贴在一起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