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共读《次第花开》第二章:安乐。
在上一章中,我们讨论了我执、因果和无常,那么怎样才算安乐呢?放下我执就会安乐吗?说到底,安乐是一种心的感受。
有没有经常问问自己:“你现在感觉如何”?有时候我们不快乐,只是自己以为不快乐而已。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快乐。安静的坐下来观察自己的呼吸,你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
痛苦源于我执和法执,就是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围事物的执着。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在上一章中我们讲过,“我”既不是我自己的身体,也不是我自己的心,简单地说,我没有一个绝对的存在。
你可能对地球那边美国大选的进展情况了如执掌,但是却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此时此刻自己感觉怎么样?是饱还是饿?是冷还是热?是疲倦还是精力充沛?是安静还是躁动?时刻观察自己的内心,你的痛苦就会越来越少。比如:你在疼痛时,集中精力去观察它,你会发现疼痛慢慢会缓解;愤怒的感觉从小火星,变成火苗,再到大火燃烧,如果你从小火星开始就留心观察,那么你就是个观众,没人帮忙点火,自然愤怒就会平息。所以我们体会到了觉察当下,保持正念的力量。
当我们的负面情绪开始时,我们要安住在其中,而不是压制它,这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我们的很多问题都在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我们要学会用和平的方式和自己相处,快乐的人生是从接受缺憾开始的。为了追求生活的富足安逸而苦恼或者忙的忘记去生活的,大有人在。
幸福是一种能力。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减法。把快乐寄托在向外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上一章我们说过,人生八大痛苦之一是: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或者得到了还想要,都是非常痛苦的。
王阳明在青年时期学习朱熹理学的格物(探究外物)后才明白,快乐从心而求。他在龙场悟道时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是此理。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要的喜悦是平等安乐,在内心感受到满足时便是安乐的。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有惯性思维,不允许疾病、灾难,来打断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知道,世间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而我们本能的想追求安全感,确定性,这就意味着生活往往不会顺我们的心,那便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承认无常是生命的规律并去接受它,那么你就会放松下来并感觉到安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