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于气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脏腑功能即脏腑之气,脏腑功能下降即是气虚。
以至于分析病案时,总觉得一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无法说清楚,一些结论在推理过程中缺少理论证据的支撑。
其实,这一切都是书没有读熟、读透。
今天,重读姬老师的书,对气虚的理解有了全面的认识。
根据气虚产生的原因,气虚可分为三类:
一是元气不足,导致摄入体内的清气太少,轻则肾气虚,重则大气下陷。
二是肝的调气功能下降,导致体内清气调配不合理,轻则出现脾、肺、心的气虚证,重则中气下陷。
三是肺的排浊功能下降,浊气外排不力郁结占位而导致体内清气不足。
昨天,老师分析病案时提到大气下陷和中气下陷不同时,我就不明白二者有何不同?
今天,读到产生气虚的原因时,我分清楚了大气下陷与中气下陷的区别。
边读书,边思考,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