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拿什么去爱?

拿什么去爱?

作者: 麦田55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20:43 被阅读0次

    和孩子相处,首先要树立原则,告知破坏原则的结果注意是结果而不是惩罚,就是正面管教所说的自然结果。

    比如下雨天孩子去上学,不带伞,当妈的责任是提醒孩子,出门带伞,不然被雨淋。他如果真的没带伞,那么就淋雨。这是自然结果,不是你对他的惩罚。

    他淋雨回家了,你骂他,没用的家伙,不带伞,这下淋得跟落汤鸡一样。这么大的人了,叫你带个伞,都忘了!

    你声色俱厉,一通扫射下来,给孩子的感觉好像淋雨不是没有带伞产生的自然结果,而好像是英明神武的老妈调动天兵天将对孩子降下的惩罚。

    或许孩子内心只是想体验一下下雨天不带伞的感受。

    自然结果就是自然结果,不是我们对他的惩罚。孩子不按时吃饭,结果是什么?没有饭吃,自己煮面或啃馒头,这是自然结果,不是惩罚。

    我们自己不要在原则上掺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自己体会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不是为了迎合老妈,讨老妈的欢喜,而是你要自己承担后果,别人不会替你承担后果。你不带伞,你会淋到雨,你不按时吃饭,要自己做饭,让他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他就能理解为什么学校要有校规,出门在外为什么要遵循社会公德,将来出来自己工作了,为什么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如果你把自己的情绪加入进去,孩子会觉得,我带伞,我按时吃饭是为我妈做的,让她开心。不是为我自己。

    这样会有什么问题?

    孩子还小的时候,好像没有问题。因为孩子小,什么都要依赖你,吃穿用都是你的,上学也要你送,你就是他最亲近的人,最后的依靠,他不听你的听谁的?

    我曾经看见一个妈妈走在街上带着她女儿。女儿大概7,8岁样子。那个妈妈一边走,一边骂那个小孩,你怎么这么没用!我也不想管你了!那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一声都不敢吭。那个妈妈一边说,一边把小女孩的手甩开。那个小女孩一遍又一遍去拉妈妈的手。妈妈很生气,小女孩一次次过来拉她的手,她就很生气的一次次把她的手甩开。我跟在后面走,看着那个小女孩,替她难过。

    你看到没有,小时候孩子就是这样听你话的。但是种子已经种下了。

    什么种子?就是我的行为可以控制妈妈的情绪。我做的事情可以让妈妈开心,可以让妈妈生气。对不对?同意小女孩这样想的举个手。

    那么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做错事,我还不能生气?孩子淋雨了,我难道要无动于衷?那我还是人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刚才的话题。就是我们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而不是迎合妈妈的情绪。今天他迎合你,明天他就会编谎话骗你,就会去打游戏,去放纵自己去反抗你。

    那么我当妈当爸,不能有情绪,发脾气?我们这样想的时候,会自然而然想起我们自己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为什么不能带着情绪的能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像暴风骤雨一样一次把他们的坏毛病冲刷干净?

    想想耶稣是怎么样让一个人弃恶从善的?当别人怀疑他,骂他,打他,诽谤他,陷害他的时候,耶稣生气了吗?耶稣发火了吗?耶稣声色俱厉地去指责别人,痛骂那些人了吗?

    耶稣肯定也犹豫伤心愤怒,这个时候他的感受和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问题的时候,心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了解这些情绪,除了让他偏离正道,不会有任何积极正面的结果。他干什么了?他对自己情绪的管理是这样的,他对上帝说,但是要按照你意思,而不是按照我的意思。

    耶稣没有让情绪控制自己,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我们也应该行他的话,去实践神的话语,做一个伟大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丝毫不影响我们做一个伟大的父母。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我们接下来继续讲为什么父母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怎么样管理自我的情绪。

    孩子还小的时候,吃你的喝你的用你的,离开你基本上没办法生存,所以对父母很依赖,父母说的话,不管好听不好听,都基本会听。

    当孩子大了以后,画风就变了。没有时间观念,拖拉,讨厌学习,叛逆,逃学,早恋等等。因为他长大了,进入青春期。小时候种下的那颗种子发芽,长大了。

    青春期孩子身体迅速发育,现在很多孩子在小学快毕业,初中的时候,身高就和爸妈一样,甚至超过爸妈了。这个时候他们内心的自我也迅速觉醒。要寻求独立了,想成为一个大人,拥有发言权,对自己的人生做主。

    这个时候的男生女生,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青春逼人,让父母心生感慨,我好像老了。但是这个时候的男生女生,内心是怎么样的呢?很多人心里住着一个丑陋的小猴子。跟成年人比,他们想做自己的主人,但是内心觉得自己还没有进化好,很自卑,是不完整的。

    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虽然青春期孩子身体开始发育,内心开始觉醒,但是,很重要的一个事实是,在他们短短十几年的人生里,他们没有成就感。大部分孩子,除了念书,上学,上课外班,上兴趣班,别的什么都没有做过。特别是如果父母一直对他们讽刺挖苦,批评指责打骂怀疑忽视的情况下,他们更加没有成就感。这十几年他们还是要依赖父母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而他们除了学习,好像什么都没有干成。如果学习再不好,那就成渣渣了。

    孩子天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青春期就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这时候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如父母,不会挣钱,没有社会地位,说话没人听,知识没有父母多,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为人处世,什么都比不上父母。这个时候,他们内心的感受就是那只小猴子,很自卑,很不完整的。父母官很大的,父母学问很大的,父母很能挣钱的,孩子越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都会去追求优越感,让自己比别人好,得到别人的承认,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价值感。这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一代又一代人在适应社会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学会的基本生存能力。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对付这个矛盾?怎么获得成就感?很难啊。跟父母比,自己就是渣渣,爸爸妈妈就像一座高山,竖立在他们面前,很难逾越。这个时候有些父母弱势的家庭里,孩子反而更有出息,因为他们有自信,可以超越自己的父母,过上稍微好一点的生活。

    当孩子觉得自己无法超越自己的父母,当他觉得在学校里,在学校里无法超越同学,他们如何寻找自我的价值感和优越感?

    还记得那颗种子吗?小时候孩子觉得自己行为可以控制父母的情绪,让他欢喜让他忧。如果孩子不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父母认可,不能在家庭生活中参与决策,获得平等地位,孩子就会用错误的方式吸引父母关注,寻求优越感。

    这种错误的方式包括自我否定,自卑,自闭,乃至于自残。深圳有个这样的孩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关心。有一天父母又吵架了。孩子这个时候不小心用一把刀割伤了手,流了很多血。父母看到以后,立刻不吵架了,一起送孩子去医院。后来这个孩子就隔三差五割腕,搞得父母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给他做心理辅导的社工就问他,他这样回答,因为我把手割破了,流血了,父母就会来关心我,他们就和好了,不吵架了。

    孩子有缺点,是在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唤醒父母心中的爱。

    另外一些孩子还会走另外一个极端。他们会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做事拖拉啊,打架啊,离家出走啊,早恋等等。父母越激动,越生气,他们会越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自于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控制父母的情绪,让他生气,让他伤心。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优越感和价值感。

    所以做一个合格父母,对孩子既不能忽略,也不能情绪化表达。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负面情绪管理和对待孩子。

    什么是负面情绪,简单讲,就是八把刀。

    唠叨,怀疑,讽刺,挖苦,批评,指责,打骂,忽视

    这八把刀会砍去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

    当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孩子做什么,我们都可以基于原则,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违反原则的自然结果,孩子就不会用自我堕落,厌学逃学,拖拉,或者打游戏,抽烟喝酒等等这样行为来控制父母的情绪,获得优越感。

    因为,第一,他明白,破坏原则,自己要承担自然结果,而不是父母。

    第二,破坏原则,不能让父母生气,愤怒。父母会平静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担忧,但是不情绪化,孩子就会知道用这种方式控制父母,吸引他们的关注没有用。

    所以父母管理好自己情绪,用稳定一致的情绪和原则和孩子相处,孩子就不会用错误的方式去寻求关注,去寻求优越感。

    青春期孩子叛逆,变坏,是他们在寻求独立,做一个大人的过程中,用错误的方式在寻求价值感和优越感的方式。如果父母不改变,他们会一生都用这种方式寻求优越感,没办法回归家庭。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原谅自己的父母,有很多父母一辈子都不原谅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即便自己做了父母,也还是那个一直活在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的猴子还没有进化,通过挑起仇恨和愤怒来获得独立和优越感,获得心理的平衡。这个就是原生家庭的悲痛

    所以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尤其是一个女人,一个好妈妈,可以旺三代。

    好,讲到这里,大家会问,那么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天生藏不住话,看到孩子做的不对,我就要说,一说,我就激动得不得了。说了不听就只好骂啊。不是我爱生气,是这个孩子太让人操心了。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棒打出孝子啊。

    父母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的情绪来自于我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就拿孩子打游戏这件事情来说。孩子在家打游戏,打王者,吃鸡,玩得不亦乐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大部分父母或者生气,或者焦虑,想方设法不让他玩,收手机,砸电脑,想尽一切办法。

    同样是玩游戏这样一件事情,孩子很喜欢,父母很焦虑,气得想骂人,气得投诉腾讯。为什么大家的反应差异这么大?

    因为父母和孩子对玩游戏这件事的看法不同,所以孩子开心,父母狂躁。

    这就是我们说的,情绪来自于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不同的看法会带来不同的情绪。

    既然我们开心不开心是我们对人对事情的看法导致的,那么改变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坏情绪就会随之改变。当我们只能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的时候,我们就感到愤怒,焦虑,暴躁,不安,失落。当我们能学会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的时候,我们就能用积极正面的情绪和孩子相处。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肯定和包容,他们会慢慢自信,不害怕问题,勇敢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管理自我情绪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情绪要有觉察,不要再认为我生气是孩子惹我生气,而是我对孩子做的事情的看法让我生气,愤怒。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坏情绪不能让事情变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逼迫孩子用错误的方式寻求优越感,在错误的行为模式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和孩子谈原则,用原则解决问题,和孩子快乐相处。当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家庭和睦了,孩子自信快乐了,夫妻关系也好了。我们还会发现,这个也是和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让自己在家庭之外,在社会上,在职场,活得从容自在的方式。家庭建设好了,就有能力服务社会,让自己更有价值。这就是古人所讲,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做父母的内心的想法改变了,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善意,接纳和宽容,也会慢慢学会用正面积极的情绪去回应父母,去处理和同学,朋友的关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拿什么去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jh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