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去蔬果店买水果,听得收银员在央求孩子老师——一定要补课,原因有三:孩子没地方放,家长都在打工;孩子自己在家无人看管,手机玩儿得发烫;送到别的补课的地方,还不如送给老师来得放心可靠(老师了解孩子)。语言之恳切,态度之真诚,可见两个月的假期,家长确实为难。
一路走,一路想起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暑假了,睡到自然醒。日照三竿也没人理你,家里人都干活儿去了。“知了知了……”悠长的蝉鸣似乎在告诉你暑假的奥妙。
屋外阳光刺眼,还是再睡会儿吧。这一躺就到了中午饭的时间,绿荫似海,拿一把摇扇凑到奶奶身旁,听她讲那遥远的故事。
“去菜园子摘些黄瓜豆角西红柿来……”一连串的呼唤,提起篮子就往外走,边吃边摘,黄瓜绿莹莹,脆爽特鲜,豆角嫩嫩的,闪着光,西红柿是阳光下的熟,酸甜可口带沙沙的粘在嘴角。回到家,已经饱了。带着愧疚赶紧帮家人做饭——干了一上午的活儿,没吃饭呢,自己倒是先滚个饱儿。
到了下午,家人唠叨着写一会儿作业,那作业也是似有似无的——不像现在每天都安排的特别满,一个假期就是那么点儿,写完就完事儿了,其他时间自由选择。写几行字,算几道题。最充裕的是闭眼在树荫下发呆的自由畅想:长大能干什么?太阳真的有黑洞?知了从哪里来的?晚上空旷的地方能看到多少星星?……
也不知道发呆到什么时候,直到母亲长长的呼唤声才回过神来,帮助家人干点儿活计。母亲最爱听评书,像《三侠五义》《岳飞传》啦,小说《平凡的世界》《穆斯林葬礼》啦等等,边干家务边和母亲一边听一边絮叨:“白眉大侠怎么这么厉害?这武功都在哪里学?我能去吗?……飞檐走壁是不是特别厉害的轻功,现在的警察怎么不练呢?……”母亲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附和我。
小时候的暑假是惬意恬淡的,是慵懒散漫的,是自在自如的。在树荫下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书上还有口水呢;爬到树上跟小伙伴儿们捉迷藏,浓密的树荫与带着树叶编织的帽子的我们似乎是一体的,尤其是风儿一吹,那树叶绿油油的闪着光,摆来摆去,犹如催眠的曲子,躺在宽大的树背上也能畅快的入睡。
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童年岁月,现在孩子的童年似乎被钢筋混凝土包裹了。没有老师,就不知道怎么安排学习;没有地方去玩儿,似乎也看不到街上有多少孩子在玩耍,大家都匆匆忙忙地赶去旅游,赶去上兴趣班,赶去夏令营……
不然,还能干什么?在家里打游戏吗?父母都在上班打工挣钱,孩子怎么办?虽然各个社区有志愿者服务,图书馆免费全天开放,孩子依然没地方放。本来暑假就是孩儿们休养生息,长身体多锻炼的时候,所以补习班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并且有越烧越旺的趋势。“减不下来的‘负’啊!”
暑假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现代孩子的童年,填满的是手机游戏、短视频吗?令人深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8993366/0fdc52bb2f981e5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