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相信了毛姆的确是最会讲故事的人。这本小说情节并没有多大起伏,但却处处扣人心弦,吸引读者往下读,不禁惊叹作者对小说的安排。
书中主人公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美满的家庭,远走他乡,追求艺术,成为画家。在他乡忍受着饥饿,病痛,穷苦,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书名中的月亮就是那圣洁的理想,六便士是烦扰的现实。
读了本书我不禁疑惑,理想与现实只能选择一个吗?理想不就是在现实中实现的吗?主人公想成为画家,就必须抛弃妻子儿女吗?他在家中不能画吗?他要离开,为什么不跟家人交代清楚?
我想他的离开,是在寻找一个能让他专心画画,发掘自己艺术潜力,实现绘画理想的地方。现实太多羁绊,与亲人,朋友,工作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交代自己去处,肯定是觉得身边的人肯定不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阻止自己。悄悄离开,毫无牵挂,是多么无情,多么洒脱。没有任何原因阻止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此他便如出了笼子的鸟,展翅高飞。
然而直到主人公去世后,他的画作才被世人肯定,生前也就只有施特勒夫认为他是伟大的画家。施特勒夫真的很有眼光,但他却可怜,活的卑微。不管主人公怎么伤害他,他都不介意,生病了还把他接到家里来悉心照顾,主人公抢了他的妻子,他依旧那副卑微模样。他很可怜,这样一个始终善良的人,还是被现实辜负了。
很多作者,画家的作品都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人们的认可,主人公生前没看到对他也不是一种遗憾。他只想画画,纯粹的画画,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努力画出来足已,至于别人怎么看,值不值钱,他都不在乎。他对艺术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
在追求艺术的理想途中,必定困难重重,无疑和大多数实现理想的人一样,他坚持画画直到生命尽头。逃脱了世俗的枷锁,他给我们一种邋遢粗犷,放浪不羁的感觉,具有一种原始色彩,活出了生命的本真。
他离开了英国,四处漂泊,飘忽不定的灵魂一直在寻找一个定所,他要无拘无束的生活,要一位不会把他栓起来来的妻子。他就想一簇狂草,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他的肆意生长,身上的那种狂气,那种浪荡,完全是一个本真本色的艺术家。
大溪地,艾塔,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地方,想要的妻子。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尽情作画,没有任何东西拘着他,真的远离了世俗,在绘画的道路上越走越来劲。他对理想的那种执着追求的确可赞,但他抛妻夺妻仍然是不道德的行为。不羁过头,是道德的泯灭。
理想?现实?是不能分开的,理想在现实中实现,现实需要理想的光辉来照耀。通过这本书,我对一个词的有了更深的理解——纯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