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爱情在动静之间,缘分在聚散之间。”张爱玲如是说的。
无论是青涩还是成熟,无论是错误的时间还是错误的人,我们终将会遇见。
你我相遇也不过是一瞬是美好或是遗憾,终将是过去的一抹记忆。愿我们与所遇见之人白首。
与我们一起走进那爱情的圣地。
本期周报第一篇入选 连载小说优秀作品(完结)专题作品——《殊途同归》,作者 滴小迪
作者简介:
滴小迪,85后女教师一枚。英专硕士/高中英语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简书作者/终身学习者。虽然打了这么多斜杠,但还是有点水,希望靠学习和不断成长把水分沥干,成为一个标准的干货斜杠青年。
爱生活,爱学习,爱阅读,爱写作,爱绘画,爱音乐,爱狗狗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写暖心,治愈的文字,只为温暖你和我。
作品简介:
韩湘云和尹怀生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高中好友,来到同一个城市上大学。他们遇到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遭遇友谊与爱情的对抗,经历离别和背叛,他们走上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路。他们是否会追寻自己的内心,重获心灵自由?
两个好友是如何从相知相爱走向反目成仇,又相互和解?能否坚守心中的爱,不为世俗动摇?如何在失去身体的自由后,重获心灵的自由?
下面是各位编辑的审核结果,我们来看看喜欢挑刺的编辑怎么看待的。
审读者:拾光_可乐 审读结果
【审读评分】
基础:8分 文笔:8分 情节:7分 话题:7分 综合评分:7.5分
【审读建议】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两个高中同窗好友,考上了同一座城市的大学,并爱上同一个女孩,由此将三人的命运纠葛在一起。作品中对主人公之间复杂的友情、爱情以及亲情的描写,细致入微,感同身受。
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通篇语言流畅,用词、标点、分段和排版错误极少,情节编排逻辑清晰,矛盾起伏、冲突都很合理,中规中矩。
美中不足:前半部分情节发展缓慢,描写两个男主之间的友谊,各自家庭背景,以及分别与女主相遇,相识到相爱,铺垫过长,消耗读者太多耐性,如能加快剧情进展速度,让女主早一点出场,或矛盾冲突更激烈些,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另一点小瑕疵:剧情背景设置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文中出现多次如“女神”“学霸”“学渣”等新兴词汇,稍有违和感,希望作者多加留心,在用词以及语言表达上,更符合时代背景为宜。
审读意见:推荐上周报。
审读者:风听雨夜寐荷 审读结果
【审读评分】
基础:8分 文笔:9分 情节:9分 话题:6分 综合评分:8分
【审读建议】
《殊途同归》故事的立意,人设,虽不算奇特,但胜在贴近生活,是一部把生活精炼写活的作品。
尤其作品文词优美,书中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引用,为读者提供了一波精品书单。对我来说也收获颇丰!
美中不足的是,故事结尾时韩湘云面对多年期待的爱情来临之际,竟然选择了放手。如果这个选择源于血缘的关系,可以理解。那么后面在自己孩子才三岁的时候,却丢弃家庭责任,选择用”与尹怀生双双入狱的方式”来为叶婉秋报仇,这一举动却让人无法认同。
另外,可能作者是心理学专业的缘故,对梦境的运用过于频繁,对某些心理隐性的东西描写过度。
如:两度描写,尹怀生在刘灵芝的怀里的那种”如在母亲子宫里的安全恬适之感”。让我站在普通读者角度,竟有些茫然及违和之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审读意见:推荐上周报。
审读者:悬壶济世75 审读结果
【审读评分】
基础:8分 文笔:9分 情节:8分 话题:8.5分 综合评分:8.5分
【审读建议】
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现象,但基本无病句,用词比较准确传神,分段排版适合网络、手机阅读,总体来说不影响整体阅读,说明作者基础比较扎实。
文笔流畅、优美,是整部作品最大的亮点。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描写人物外表和心理活动都很细腻,读起来很舒服。有的句子很美,比如:“等待,是为了爱的圆满。可是,很多爱,在等待中,也如那云烟,消逝在时光中。”尤其是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让人很有代入感,能引起共鸣和感动;人物个性鲜明,刻画生动形象;作者有心理咨询师背景,很多文字直击心灵,甚至有一定疗愈作用。
逻辑条理清楚,但可能细腻与跌宕起伏是一对矛盾,由于作者笔触细腻,上部(35章以前)情节稍显平淡冗长,主要是校园爱情故事,有一些套路和网络连载日更痕迹。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下部(35-90章)渐入佳境,人物进入社会,人生经历跨度较大,从官场到商场,从官员、商人、教师到囚徒,从希望到失望,从爱到恨……悲欢离合,催人泪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颇具时代沧桑感,很有《平凡的世界》的味道。本来我打算读完10章就写审读意见交差的,没想到欲罢不能,越到后面越精彩,一直读到最后,不禁掩卷唏嘘。可以说,《殊途同归》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好小说。
审读者:木禾_520 审读结果
【审读评分】
基础:8分 文笔:9分 情节:8分 话题:8.5分 综合评分:8.5分
【审读建议】
《殊途同归》这部作品洋洋洒洒十多万字,前半部分沉稳有余、激情不足,多叙述少深刻的描写。后半部分渐入佳境,似乎有人指点过,作者忽然茅塞顿开而尝试改变,这一步走对了。作品中提及主人公韩湘云最喜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确实透露出多少有点模仿《平凡的世界》的痕迹。
毫无疑问,作者有很强的文字功底,情感细腻真诚,温情中不乏犀利。大部分章节经过了反复的检视之后再发的,少数章节有匆忙发布之嫌。例如第二章出现好几处用语不当,或许是输入法的问题。
必须提出给作品减分的一项是文集章节排序混乱。(如想让读者顺利阅读,必须保证排序是正确无误的,我读了目录之后找第一章花了不止一分钟,然后文末的下一章并非第二章而是第十八章,我只好又进入目录去找半天。)目录中章节名有些是中文的数字,有些是阿拉伯数字。这个希望作者认真捋一捋。
推荐上周刊,前提是文集章节排序编辑好。
北风那个吹啊本期周报第二篇入选 连载小说优秀作品(完结)专题作品——《北风吹》,作者 行走的大蘑菇
作者简介:
一个随军14年的军嫂
作品简介:
南方以南有生我养我的故乡,西北以北是我守护眷恋的地方。我不是某一个人,我是一个群体。我的名字叫军嫂。我们聚少离多,我们扶老携幼,我们远离都市和父母,我们的字典里全是牺牲和奉献。
想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你听,其实我们和你没什么不一样,都爱着一个他,都守着一个家。等娃长大,再和我的他一起走天涯。
本文讲述年青女孩廉慧和驻守在西北的恋人刘昊的情路历程。我是廉慧,这是我十四年随军守边防的回忆录,我又不是廉慧,故事里还有我身边许许多多军嫂的身影。
作品固然好,但编辑有话说:
审读者:艾十九 审读结果:
【 审读评分 】
基础 : 8分 文笔: 8分 情节: 9分 话题: 9分 综合: 8.5分
【审读建议】
《北风吹》军恋题材的小说。整个故事由四部分组成,由女主廉慧身份和精神世界转变的这条线穿在一起。女主廉慧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变成一个游刃有余的军嫂。
女主学生时代对男主的一见钟情,毕业后又违背父母意愿和男主结婚,婚后和父母分别到和解,最后一家人随军,直到最后回长沙,可谓是一路打怪升级。作者笔下的人物饱满,性格鲜明,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故事情节起伏合理。甜的时候,沁人心脾。苦的时候,感同身受。疼的时候,肝肠寸断。
本文的最大亮点是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一些特殊场景的掌控。风沙、胡杨、沙枣、牛羊、飓风、首区、点号……太多我没有见识过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写,我都能脑补出来,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我”是廉慧,“我”又不是廉慧。“我”其实是军嫂。感谢作者为“军嫂”发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群体的喜怒哀乐。
美中不足的是,男主的笔墨少了一些。很显然,男主的工作,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类型。他们没有英雄的光环,却同样是保家卫国。如果能够让男主从幕后走出来一些,那么整个故事会更加的生动。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佳作,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审读者:盯着钓饵的鱼 审读结果:
【 审读评分 】
基础 : 9分 文笔: 9分 情节: 8分 话题: 9分 综合: 9分
【审读建议】
《北风吹》是一部描写现代军恋题材的小说。作者用词准确,全篇少有错别字,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文中描写了廉慧和刘昊的爱情故事。表现了现代军人和军人家属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
整篇小说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故事情节设计一波三折,耐人回味。如小说开头部分廉慧对刘昊不懈地追求;如婚礼,流产等环节都能起到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小说里对人物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把廉慧这个人物塑造得比较丰满。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说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非常逼成功。如沙漠里的胡杨、沙枣林,以及狂风大作、沙粒乱飞的场景都能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读来让人如渴饮甘茗,不忍释卷。
后半部分给人的印象是平和,从容,有滋有味。所写事件生活之中都能见到影子。让人感觉很接地气、产生特别真实的感觉。
所以,我以为《北风吹》是一片非常优秀的作品,值得一读!
古老的桥上有着记忆的脚印本期周报第三篇入选 连载小说优秀作品(完结)专题作品——《徽州纪事》,作者 潇洒鱼之乐
作者简介:
游过军营,游过农庄,游过校园,游进严谨的史学殿堂,这就是我,潇洒鱼之乐,实名欧玉文。从中共党史园地,到简书大社区,作品的承载由纸媒变为电媒,不变的是对文字的执著和敬畏,还有那将美好史册留芳的职业习惯。
作品简介:
徽州,一个多梦的地方。厚重的人文又添新页:一个非理性的年代,一座特殊的大学,一项奇葩的任务,在这里演绎着一个个平淡无奇、却又再难复制的故事。
徽州,是一代鸿儒朱熹的故乡,但这却成了在此地调集人马对他进行学说清算直至政治批判的根本理由。
徽州,悠久的文化积淀,似乎自然形成一种过滤、消解功能,在那个人性扭曲的大环境中顽强地维系着一方净土。民风古朴,恬淡;社会风清,和谐。
文中的我,一个工农兵时代的大学生,意外地闯入这方净土,见证了那山,那水,那人……
我们的编辑可不会闲着,搞事情来一波:
审读者:项_维 审读结果:
【 审读评分 】
基础 : 7分 文笔: 8分 情节: 6分 话题: 7分 综合: 7分
【审读建议】
文笔平稳,语言朴实,擅用简洁的遣词造句为内容服务,并以人物为全文脉络,逐一道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若干事件。
但惜所有人物的形象均没有立体化,盖因作者在选取表现人物事件时,没有注意根据整合的信息资料有所取舍,并且所获素材未有可取之处的亮光点,每一人物均从日常的细枝末节着手,却缺乏让读者对人物行为感兴趣的落脚点,导致通篇入目均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并未突出人物性格,更没有引起读者共鸣。
纪事类文章一般反应某个时代某个社会甚至某一群人的生存状态,琐碎可以,但要求事件典型,语言有趣,本文并未成功做到这一点。
此外,在内容中出现的介绍性知识点,不作处理,亦未带有作者本身观点便以原生态的方式被穿插进章节中,生硬,且影响阅读。
综上,此作文学性以及纪事性水平不足,但是为合格的私人性日记式记事文。
审读者:村民马卡 审读结果:
【 审读评分 】
基础 : 5.5分 文笔: 6分 情节: 9分 话题: 6.5分 综合: 7.5分
【审读建议】
首先是题目方面,记事与纪事的区别,前者主要是指“记录生活中零散小事”,而后者指“记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本书主题,建议改成“记事”好一些。
其次是内容方面,这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非虚构性写作作品,作者立足于大历史环境下的人物,如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风貌,具有浓重的时代感和历史感,能在简书平台上看到这样主题的作品,真的是难能可贵。
再次是本书中的一些问题:
1.遣词能力优秀但造句能力欠缺:作者在用词上既有口语的生活化,又有书面语的准确.造句能力欠缺:有些句子结构杂糅,没能展现出作者独特用词的魅力,总体上文笔欠雕琢,不过考虑到作品性质,这项并不会太大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评价
2.主线模糊,一些章节中插叙太多,作者属于想到啥就写啥。建议根据事件逻辑进行插叙。
回忆真实,非虚构性文学,敢于写出内心
3.细节描写出彩但画面感不强,没能在读者眼前展现出那个年代的风情画卷,更多的是意识流一般的主观叙述。
4.叙述节奏不佳,集中表现为分段上,有些段落意犹未尽作者就另起一行讲述其它事情,有些段之间逻辑有联系而作者却用分段打断了节奏。
5.社会民俗描写不多,非虚构文学更倾向于叙事,本篇中有很多说明介绍的文字需要处理,至少不要太直接地进入说明节奏,所以第三章不能称为叙事文学,作者在材料的取舍上尚需斟酌。
最后是给作者的改进建议:
1.考虑一下如何运用叙述手法吸引读者(本书叙事偏日常化。为了吸引读者,建议作者尽量能在记忆里发掘冲突和矛盾,如果实在没有,建议尽量展现当时年代人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2.非虚构文学相关:一般来说,每一章要么偏重叙事,要么偏重刻画人物,比如第四章可以着重写“买砚”,第五章着重刻画张跃祖(而不是突然脱离事件开始叙述“黄老之学”),每一章都要有侧重,一切都为了主题服务。这一点可以借鉴杨显惠的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
总结:一个年代有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年代人记忆,历史的烙印是当代人追求明天的基石,《徽州纪事》这本书,在作者改进叙事的基础上,推荐上周刊。
愿我们一起遇见美好好啦!本期周报就到此结束了,还没有过瘾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连载小说优秀作品(完结) ,当然,也期待用心写作的你把完结作品投稿到这里,也许下一篇入选的就是你哦!我们在这里等你,一起携手共进。谢谢你的遇见,此刻起,我们已经缘起,我们下周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