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二年,是司马迁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天官世家,孔安国和董仲舒的他的老师,少年游学,搜集遗闻古事,回到长安,因父亲的缘故,得以仕为郎中。父亲去世后接任父亲的官职,任太史令。
在此之后,可谓是江河日下,前途一片黑暗。因李陵之祸时司马迁为李陵进言,被关进监狱后,他的“案子”落在了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里。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维上是从的杜周,自然不会轻饶司马迁。
在狱中,对司马迁实行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但生性倔强耿直的司马迁始终不屈服、不认罪
当时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50万两黄金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他的好友、同事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
是选择一死了之,以全义理,还是自请宫刑,苟活下去,被天下人耻笑。
司马迁想到父亲临终的托付,一定要把《史记》完成,这是他们太史的责任,他现在不能死。
他还有该尽的责任,如果就这样死了,《史记》书不成,父亲遗志谁来完成。
于是司马迁自请宫刑,用残生来完成《史记》的编撰。
几年之后,因巫蛊之祸受牵连的任少卿任安被皇帝判决死刑,任少卿写信给经常能见到皇帝的司马迁求救,请他设法救援。
司马迁收到这份信,心里很为难。他了解汉武帝的性情,任少卿是他的好友,当时李陵之祸他可以为没有多少交情的李陵进言,为此他也付出了极重的代价。这次汉武帝为太子报仇判决任少卿,此事绝无转圜的余地。这时候《史记》还没有完成,他不可能再遭受第二次“李陵之祸”。他不能救任少卿,他该如何把这个残酷的消息告诉自己将死的好友,他会明白吗?他能明白吗?
辗转反复,司马迁还是觉得回信给自己的好友任少卿,他也不得不回信,他的好友就要死了,他必须回信。正是这个契机,司马迁通过这封信将自己的苦衷和心事完完全全的表露,这封信就是《报任少卿书》
在信中,司马迁拒绝了任少卿“推贤进士”的要求,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写自己遭受李陵之祸的境遇,无人可诉的痛苦。
写人情世态,“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
写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在写这封信开头,司马迁将自己的所有感情倾注在笔锋中,落笔写下“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一气呵成。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史记》原本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称“太史公”。“史记”此前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在后来逐渐成为“太史公”的专名。
这句话是讲为“太史公”这本书,愿意做牛做马苟活下去的司马迁再拜少卿足下。
《报任少卿书》总的来说就八个字,披肝沥胆,字字血泪。
这样的真情怎能不动人,《报任少卿书》也被后来读书人称为“千古第一书”。
《史记》书成,司马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融贯古今的通史著作。实现了他“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目标。
《史记》从忠孝心出,尽己之谓忠,以显父母之谓孝。司马迁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尽了孝道。后世都知道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也都在读《史记》这部著作。
正因是因为司马迁在困境和屈辱中的坚持,对未完成使命的不甘,才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