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国之学堂】联合厦门大学李琦教授创立的【陶慈学堂】,共同开启华夏文化讲堂,共同传承中国人的文化使命,让更多中国人了解自己的祖国。
1月20日下午15:00,第一辑《中国人的人文素养》之第一课《人文,成人所是》,李琦老师在【国之茶馆】直播间带大家解开了“人文”的面纱,进一步了解“什么是人文”以及“如何修炼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如何更好地当一个中国人”。
李琦老师是彦彦老师的恩师,也是【国之学堂】的赐名者,这是李琦老师第二次在【国之茶馆】直播间跟大家相遇,但我却是第一次完完全全从头到尾跟下来,听完特别感动。
李琦老师平时不怎么用手机,没有微信,也从来不愿意开直播。因为他说,只有你到我的跟前来听课,你才是我的学生。
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受益、听到课程,李琦老师对自己算是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重温老师的四篇文章,《读书有用吗?》《亲手打开一本书》《学习,乃生活之本》《根脉的教育与枝叶的教育》,都是老师的书稿,由学生帮忙整理发表在了公众号上。
谈到阅读,为什么读? 事功性阅读(比如:考试),消遣性阅读(无聊),纯粹性阅读。
我们会标榜自己一年读了很多的书,但是我们累积的是知识,还是提升的智慧呢?我们读书,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可以转识成智呢?
以前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沉迷在阅读的时长和数量里,会在朋友圈打卡,觉得自己超级自律。
现在我发现,其实我自己就本自具足,有智慧有选择地阅读,时常放空自己、留白,有时候比把自己塞得满满当当来得惬意。
回归自己的心,发现我们需要的并不多,我们只是需要通过阅读找到钥匙去开启自己的智慧宝库。
怎么读?器物越先进,可能离我们的心越远。李琦老师认为电子书、听书都不能称为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要用上自己的心,亲手打开一本书,完整阅读,深入思考。
谈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前,彦彦老师总说,听李琦老师讲课,特别幽默风趣,引经据典,我在李琦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老师应有的样子,是我学习的榜样。
“上帝、圣经和圣诞这样的词,在千百年前就在我们中国的经典著作中出现,到了五百年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时,把这样的词拿到西方宗教去用,而我们如今都用一种西方人的思维来看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把自己神圣的文字拱手让人。如今,我们要回到自己的文化,用中国人的思维来重新了解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彦彦老师最后总结到。
听完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肩上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担,使命感油然而生。
最后交流的环节,中文系毕业的蔷薇姐姐上台发言时给大家唱了一首宋词,一开口,我的眼眶就开始湿润了,给蔷薇姐录了一段屏发过去。
“谢谢亲爱的宝丹丹,我也常常为文化之美本身所感动。”蔷薇姐回复我。
感恩李琦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场文化视听盛宴,听完,仿佛给灵魂洗了个澡。期待下一期的课堂,温暖延续,感动延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