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年12月16日读书笔记

2023年12月16日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20:47 被阅读0次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537小时,第2468日

阅读《美国政治:激荡与理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政治变革的独特之处包括:(1)周期性,伴随着大约每60年一次的信条激情密集出现;(2)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是重申传统的美国自由主义价值和信念,使其重获生机;(3)激情时期改革的最高目标,是让美国政治的制度与实践符合自由主义价值的要求。这种形式的变革只会发生在自由民主价值共识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社会,而不会出现在意识形态多元主义传统的社会(如西欧国家)。

虽然本质不同,但60年代的信条激情与同时期发生的中国“文革”仍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单一意识形态社会无法用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实现变革,但是复兴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始价值观可以达到同样目的。在儒家中国、共产主义中国和自由主义美国都曾出现过这种现象。

在一个既存的共识体系中,权力的事实确实会改变——即便可能有些缓慢;对于权力的关注也会改变,并且通常更快。

进步主义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李普曼发现,民众对于扒粪运动的热情并不是严重腐败和滥权导致的,而是因为公众的态度从“病态地崇拜成功”转为“对成功者的憎恶”:“扒粪者实际上代表了民众想要从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日常琐事中嗅出腐败行为。”

清教擅长布道,其牧师“自认为是献身于传播上帝话语的使臣,而不是只会主持圣事的教士”。

这些精神特质会周期性重现,每隔一代人就爆发一次,给平日里沉闷、物质化的美国政治生活留下自己的烙印。这时候,美国就从小店主的土地重新变为先知国度。因此,美国政治的源头在于英国清教革命。事实上,这场革命是对美国政治历史的形成最为重要的事件。

就像有关美利坚信条核心政治理念的共识一样,美国人在某些重要宗教观念上也存在共识。在各现代国家中,美国人对于宗教信仰的坚定可谓独一无二。原因何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最初新教遗产的本质。

由于国家认同是由一套政治理想界定的,与之相关的国家信条和政治实践也具备了某些宗教功能。多元化的教派确保了所有派别都有其特殊性,没有哪一个能够真正成为在尘世实现上帝旨意的工具。在没有国教的情况下,国家及其政治信条承担起世俗宗教的作用。美国人将国家视作“命运的普遍性,就像神学对普世教会的看法那样”,并认为国家是“上帝在历史中从事有意义活动的主要代理人”。

清教革命给予美国人民的遗产是一种信念,即他们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要确保正义战胜邪恶,在尘世实现上帝的意志。“这是美国历史中最明显不过的一个事实,即美利坚民族实际上是旧约的子民。”宗教是道德的源泉,后者一方面要求拯救灵魂,另一方面又要求重建社会。

从理论上讲,个人内心的成功变革可以消除对于有目的的集体社会改革的需求,一些杰出的福音派人士之所以反对社会和政治改革,正是由于这些改革没有将个人灵魂的重生作为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年12月16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xt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