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澎湃新闻上看到了一个肉疼的视频。
傍晚,电梯里,年轻妈妈暴打5-6岁的儿子,拳打脚踢,失控一般,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小男孩像是小狗一样在轿箱里抱头乱窜。邻居看不下去了,录视频要报警,爸爸一旁解释,说儿子撞破了老婆的嘴唇,弄伤手指,才引发了视频中的一幕。
通常,夫妻一方对孩子动粗的时候,另一方会作壁上观,明哲保身。眼看最亲近的两个人龙虎相斗,两败俱伤 。动手的那个往往是自我要求高,进而对孩子要求也高的,旁观的那个则自我要求不高,对孩子要求也偏低。就像《都挺好》里面苏大强那样,妻子“虐待”女儿的时候,他要么以肚子痛借机开溜,要么装透明、扮空气。孩子长大后,对动手的那个或有不满,但往往比不过“旁观者”的恨意。最冷漠的不是动手动口,而是看着最亲的人受苦,却安之若素,无动于衷。
我这里不是倡导,男女混打,或者说一个动口,一个动手。而是说一方失控的时候,另一方要做好防火墙、润滑剂,眼看老伴儿就要失控了,就得出手。如果有可能,要共同发掘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会不会是想要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会不会是要报复或者竞争取胜?会不会是自我放弃了?
家庭的责任田里,期望“捡漏”和搭顺风车的心态要不得。能成为一家人,相互陪伴一大程,本就是缘分,让我们尽己所能,为相处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和体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