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是高考必考题,分值6分,每个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平时每教完一篇必背课文,都会想方设法督促学生尽快背下来。理解记忆,反复记忆,互相检查背诵,开展竞赛默写活动,各种形式和方法轮番运用,可效果并不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学生努力不够吗?似乎不是。是学生记忆力差吗?似乎也不是。很多名句,学生能背诵,就是不能正确书写。写错别字,遗漏某字,或者增加某字,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究其原因,与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关,还有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关。
有的学生从小就有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反映在书写汉字方面,也会张冠李戴,或者无所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对于老师反复纠正强调的字,这次写错了,下次默写照样写错。
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会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诗文内容往往机械呆板,不从整体考虑。如《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已往”的“已”,有学生总是写成“以”,反复强调都不起作用。一是受“以往”一词影响,思维定势:二是不能联系后面“来者”一词整体理解,解释为“已经过往的事”。
学生读书不易,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教学也不易,需要一颗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