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立意通常有正面立意、反面立意和多角度开拓等几种写法,这几种写法从字面上好理解,但是哪一种写法更有深度?大多数人认为是多角度开拓这种写法。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文章:某人家境贫寒,经历过种种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致富;某人经过情感波折,心灰意冷,通过某一事件的触动,双方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最终修成正果;某人自幼是孤儿,后来经过奋斗成家立业并且家境殷实,然后就开始花天酒地,不久又回到原点。
有的文章看到开篇便能猜想到结尾,有的文章几经转折,悬念丛生,结局却出乎意料。有的文章是以喜剧结尾,有的文章是以悲剧结尾。这两种结尾,到底哪一种感人呢?
先看一下写作实例。
两名高三学生周月和吴雪,周月的作文在满分60分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能够得到58分;吴雪的写作能力更强,不但得到过60分满分并且有一篇文章还上了《优秀作文选》。就是这样的两名优秀学生在一次联考中,双双得到了52分的作文成绩。究其原因,这次各校交换老师进行判卷。
按常理说分数有点起伏也算正常,但是这两个同学比较认真,分别找到了语文老师,一探究竟。
语文老师通过认真读文并且与判卷老师沟通之后,她们俩这才在发现判卷的标准存在着差异。
一位老师说自己喜欢的文章是喜剧结尾,但是遇到的作文结尾让人感到悲伤,而另一位老师的想法正好与之相反。语文老师告诉周月和吴雪,这只是一次检测成绩的过程,仅仅作为一种参考。真正的高考作文判断需要两次判卷,多数情况下取平均数,最后还有人进行复核。
常言说得好,1000个人当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者对文章所产生的反应。
上述的判卷标准值得商榷,难道只有喜剧结尾好?生活中的各种变数特别多,能够贴近生活,让人看过就有画面感的文章,这就应当给予肯定。生活本来就是悲喜交加,为什么不能面对现实呢?
话又说回来,如果所有的文章都按此模式进行,那就可能会形成千人一面的局面。这就好比做美容手术一样,无盐娘娘与贵妃成为了孪生姐妹,武大郎与土行孙成为了孪生兄弟,这可如何是好?
在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当中,抛开明清小说不谈,我们看一下前三个朝代的代表作。
第一个就是唐朝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个就是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三个就是元朝关汉卿的《窦娥冤》。
这几篇文章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可谓妇孺皆知。这几篇名著流传了几百年,并且被选入中学课本。它们所有结果都不是喜剧结尾。
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流传数百年,堪称经典。他们之所以感人,就因为它们都是以悲情结尾。
如此看来,文章的优劣程度不能以悲喜结尾作为判断文章的标准。
人生就是苦辣酸甜的集中营,这是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文章只要能够具备有创意,对生活有所启迪,这就应当给予支持。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看问题非常肤浅,希望简友们作出有益的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