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紫雨老师系统全面讲解了放任的三个晃荡因子的破解,反反复复听了十多遍,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像是游戏中,一下子获得了很多的能量,突然由一个小矮人,变成了一个巨人,通关打怪,所向披靡。
根据我对课程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总结心得如下:
放任定律是整个心想事成的关键。
宇宙的三大定律是
1、吸引定律: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2、创造定律:你会得到你所持续聚焦的
3、放任定律:你必须与所要的合一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所以我们要想得到我们想要的,首要的事情是提升自己的频率,怎么提升呢?通过聚焦!聚焦的方式可以是,回忆过去的喜悦,享受当下的快乐,憧憬未来的美好。
当你的所想和所要在同一频率时,你要的就会被你吸引而来,但是如果你想到的,和你所要的不在同一频率,那么你要的东西因为频率差距,就不会被你吸引来,或即使你已经拥有的,因为频率差距也会被你振开,而远离你。
所以,正如紫雨老师在阿拉丁中所说的:
如果你聚焦在病情,却想要恢复健康,这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聚焦在贫穷,却想要吸引财富,这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聚焦在被人歧视,但是却想要被人公平对待,这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聚焦在目前的处境,却想要实现心目中向往的愿景,这是办不到的。
宇宙自行其是,不管你信不信,你接不接受,你知不知道,它都是这么运转。
放任的三大晃荡因子:
一、煎反差
小时候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长大后我拿别人跟自己比,求学时代比成绩,工作后比业绩,跟亲戚、朋友、同龄人比谁赚的比较多,谁的房子比较大,谁的孩子成绩优秀,谁的老公更有钱,比赢了,沾沾自喜,比输了,耿耿于怀,整个人自我价值观忽高忽低,跟过去最辉煌的自己比,跟未来最理想的自己比,常常比到自己低潮失落--受挫泄气--生气发怒--妒忌记恨--绝望无力。
那就不要比了吗?不比怎么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
紫雨老师:
是不是所有的比较都不好?不是!这要看你的动机,你的出发点,你的感觉源点。通过比较,到上游去分析探索差距怎么来的,找到真相,回到上游改进自己,这个比较就是没问题的,如果你的比较目的是批判,分个高下,谁比谁更有价值,这就是负面的。
哦,原来是我的动机不对!那以后,要转换一下比较的动机了。
当技师还是当法官?是去研究、探索还是去批判、定罪?
我当然选择当技师啦,以后比较的时候,要抱着不带情绪,没有批判,去反溯和还原每一个真相,形成原理的态度,给自己一条生路。
紫雨老师:
横向评比,是不靠谱的,因为人与人之间,自然而必然有很大落差,从上游能量到下游实相。
这取决于:1、先天的天赋 2、后天的聚焦 3、人生的机遇 4、能量的修炼
这四个因素相乘,只要一个因素跟别人不同,乘下来差异就很大,
上游已经有很大落差,下游实相很大的落差是正常,自然而必然的。
所以横向评比不靠谱,你还要拿你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吗?
要比就是犯傻,愚蠢!
要么不比,要比,就要拿自己的强项,长处跟别人比,但是即便比,你自己在心里暗暗比,暗暗爽就行了,别伤人!别伤人!别伤人!
以情绪为导航,如果跟人比的结果是你烦躁,愤怒,泄气,沮丧,无奈,绝望,你就比到反面去了,如果你比完了是好奇,兴致勃勃,兴奋,期待,恍然大悟,那就是比到正面去了。
二、斗既成
抗拒眼前,追究从前,度日如年
为什么我们喜欢抗拒?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拧瓶盖拧不动时,再用力一点就拧开了,表面上当老公,孩子不顺着我们的意思时,我们再强势一点,他们就就范了。
但是根据吸引力法则,一些事情,你越抗拒,虽然它暂时离开了,可是它会回来,而且下次回来的更多。所以我的前半生,忙着抗拒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终究没有甩掉,反而越陷越深,那么多的鸟人鸟事跟我越粘越紧。
我们从小被教育,遇到不好的事情,先把责任撇清,找到源头,而不是解决问题。
追求从前,追究元凶,追究责任,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别人。
元凶是自己,就怪罪自己,是别人,就怪罪别人,怪罪自己,就会悔恨,怪罪别人,就怨恨,我们都喜欢把责任推出去,因为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受到别人的批判,指责,谩骂,歧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可是我们一旦把责任推出去,我们就陷入无力感中了,我们无能为力啊,都是别人的错,我们没有办法啊!
三、熬时差
急功近利,越级调频,问自己没有答案的问题
总是聚焦在未完成的部分,永远都是输的,怎么聚焦都是输的。
即使完成百分百了,爽了没多久,又开始下一个事情,永远都是不满足,觉得总是不够多,不够好,不够饱。
这种心急导致项目不对,时机不对,力度不对,对象不对,节奏不对。
什么都赶,赶到最后,陷入死循环。
我回想过去人生掉入的一个个坑,就是死于熬时差的晃荡,不急还没事,一急就一次次陷入更深的欠债的死循环中。
后半部分的课,紫雨老师精彩的、系统的、超然的讲解了破解的方法,从觉察,打断,到舒缓,感赏,在以后的修炼中,我会更加警觉,用老师教的智慧,扎扎实实的让自己的能量稳定下来,迎接更美好的人生实相。
感恩紫雨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