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夜班,没有带查房笔记的本本,于是自己看公众号学习吧。
今天学习的是:IgA肾病发病原理。
手上也正好管理了IgA肾病的患者。病理属于其中慢性病变的节断硬化肾小球表现。
1.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30%-40%。大约20%-40%的IgA肾病患者会在诊断后10-2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IgA肾病可表现为各种临床综合征,包括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2.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IgA肾病是多种机制共同导致的,而非单一机制,被称为“多重打击假说”。总的来说,此假说有4个环节:①异常糖基化IgA1,进而生成Gd-IgA1;②被循环系统中抗聚糖的自身抗体识别;③导致肾炎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系膜区;④激活系膜细胞。
3. IgA肾病患者的循环系统中,异常糖基化IgA1水平较高。异常糖基化IgA1可能会产生Gd-IgA1。
4. Gd-IgA1的大量合成是IgA肾病中IgA1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基础,而IgA1免疫复合物是IgA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在IgA肾病患者中,可检测到这些免疫复合物。虽然单独的IgA通常不能激活补体,但这些复合物却可通过自聚化形成聚合体,并被补体特异性识别、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异常沉积,最终导致IgA肾病。
5. 粘膜和补体免疫系统在IgA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血尿的出现和粘膜免疫相关,而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常常可以发现补体,例如C3补体和补体因子H。
6. 蛋白尿是IgA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蛋白尿水平超过1 g/d与肾功能下降风险显著相关,而蛋白尿减少,理想情况下低于1 g/d,与良好结局相关。
7. 光学显微镜可显示出多种形态学改变,包括系膜基质扩张、系膜或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纤维或纤维细胞新月体。
节段性或全球性肾小球硬化(FGGS)、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是本病的慢性表现。如有明显的新月体,但没有系膜细胞增殖,应考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血清学检查,以排除ANCA血管炎。2%-53%的IgAN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
8. IgA肾病的牛津组织学分型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其评分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