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毕淑敏。她在西藏阿里地区当过11年的兵,主要从事医务工作。从医20多年后,她开始从事专业写作。后来她又攻读了心理学博士,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
许多年前我就开始喜欢她的作品,陆续看了她的关于西藏的一些散文和小说,还有《毕淑敏文集》,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她作品真实细腻,以主题的沉重,磅礴的气势,对人生和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众多读者。特别佩服她的是,35岁从主治医师勇敢地跳到专业作者,后来又从专业作者跳到了心理咨询师。
她经常能真实而清醒的面对自己,她在《我的五样》中说道,按照老师的要求,她写下了空气,水,阳光,鲜花,笔,这五样对她来说很重要的东西,但是,服从老师的命令,她不得不逐一删除了其他四样,每次都心痛无比,最后只留下“笔”她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选择完之后,突然发现四周万籁无声,人们在清醒的选择了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般单纯而明朗的宁静了。
有几个人能这样清醒的认识自己呢,反正到目前,我还没做过类似的自问。
她在《人生有三件事不可节省》中说,不可节省的第一件事是学习,第二件事是旅游,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
她就像是智慧的母亲,在语重心长又不着痕迹地教诲着儿女一般,让人成长。
她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说,每个人都应该在精神上有三间小屋,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且爱要多于恨。第二间小屋,盛放着我们的事业,我们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很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那是多么可悲啊。建立三间精神小屋,是智慧生灵的义务和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要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要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要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要真诚。
情感,事业和自我都需要进行精神层面的建设,人生才会充实而丰富。
她是悲天悯人的女作家,但她有非常的勇气,敢于直面死亡,敢于用笔把中国人最忌讳的死亡娓娓道来,充满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读她的《预约死亡》,第一次让我面对死亡这个话题,那时我才30多岁吧,她引导我开始关注生死,思考死亡这一人生终极命题,也不再避讳谈论这个话题,真正从心里接受生老病死不过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事情,死亡是很自然的,大限将至时,不必过度抢救,更不必恐惧,让我豁达了许多。她在《让死亡回归家庭》这篇文章中,提到在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的索菲护士对她说,“其实人们害怕死亡是很没道理的事情,死亡是一件积极而充满神秘的事情,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最后归宿,对于一个正常的事件害怕,这才是不正常的事儿呢”。当死亡从医院再次回归家庭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复古和重复,而是对人类自身更多的真爱和体恤,死亡回归家庭是对逝者的福音,是对生者的挑战,它意味着需要更艰巨的工作,更庄严的承诺,更严谨的责任和更充沛的勇气。
是的,我也看过CCTV-10《健康之路》的一组关于死亡的节目,告诉人们对即将离世的亲人,最好的方式是在家里,亲人陪伴左右,温暖而平静地去往天堂。
还有不记得在哪里看到她说的一句话,“我活着不仅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我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简直说到我的心坎儿里了,从此我就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毕淑敏也成为我的偶像。
我喜欢她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
你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