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作者: 荣氏中医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17:03 被阅读0次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且与季节关系密切。从临床表现上来看,二者都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它们在临床上也可以同时发生,且手足口病可以表现为单一的口腔疱疹,因此临床上极易将手足口病误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1、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8,10,22)型疱疹病毒、EB病毒多见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疱疹性咽峡炎(1)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2)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

    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起始症状一般为中等程度发热多见。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三)、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 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3、两者鉴别要点

    虽然两者均为自限性疾病,但两病引发重症的几率却相差很大,预后相对也有差异。手足口病除了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等临床表现外,重症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甚至可能引起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导致患儿死亡。

    因此,临床工作中严格鉴别诊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者的具体鉴别诊断如下表。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要点

    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需知:初乳胶囊  益生菌 即溶茶  常规服用有一定预防作用 ,儿童服用口感很好,妈妈不发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知识别把「手足口病」当成「疱疹性咽峡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is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