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耐心,人一生最长的修行

耐心,人一生最长的修行

作者: 鲤佳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09:50 被阅读0次

    日更第104天

    耐心,人一生最长的修行!

    古人云:世上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面对诸多不快,需要的是过人的“耐心”。

    为人处世中,或语言冲撞,或言辞冲突,或见解差异,或亲疏远近,或厚此薄彼等等。

    这些均可用“耐心”的功夫一一化解!

    做事没耐心之人,很难成功;唯有不厌其烦者,才能成大器!

    心学专家王阳明就是不厌其烦的成大器者!

    01  耐心,能事半功倍

    王阳明在求道之时主张“欲速则不达”,他认为一个人若是急于求成,那么反而忽略了很多细节,学到的也仅仅是皮毛而已。

    古时候有一位富家公子,想要学习马术,一来他超有钱,二来他对赛马之时很感兴趣,于是拜了一位师父专心学习马术。没多久他已基本掌握了骑马的技巧,并且能独立驰骋了。

    有一天他向老师发出挑战,想要比试一番,为此还特意买了上好的骏马,从比赛一开始这位富家公子就想夺冠,于是不停地催赶马儿,本以为自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稳操胜券。但老师的马儿反而跑得更快,最终折桂。

    公子很纳闷,请教老师马术的秘诀。老师说:“赛马不能只看表面的技术,只有达到人马合一的状态时,才能赢得冠军。

    还有一点是因为你心里太想赢我了,一切准备就绪要夺冠,反而让自己跟马儿配合不好,导致彼此的潜力被压制,无法发挥出来。”

    当我们定好一个目标时,必须将自己调整到一个十分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内心的潜能激发出来,更好地实现目标。此外还要培养过人的耐心,专注于某一件事,这样做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02  耐心,能变为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强大的压力逼迫时,他能够迅速学到某种技能,而且掌握的很好。

    但是可笑的是,他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稍微有点变化,他就被影响到了。很明显他在那个压力下学到的技能并不是自愿的,从而无法掌握到事情的精髓之处。

    心理学家针对这样的情况给予说明:

    当人类在学习某一技能的时候,大脑被反复刺激,就形成一种的“思维模式”。

    若他没有被压力所驱使,那么自愿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比较灵活,在很多事情上都能运用自如,将所学与现实融会贯通,这也便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了。

    一旦他被某一动机驱使逼迫去学习,那么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比较固定,或许只能运用在这件事上,稍微变动一下就无法应对自如了。

    03  耐心,能成就自我

    王阳明在学习兵法的时候就很明了地阐述了这个“思维模式”。

    自古以来,兵法都比较高深,大部分人连看都看不懂,更别说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了。

    那为何二十六岁才研习兵法的王阳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顿悟这门精深的学问呢?

    就因为他达到了“此心不动,随机而行”的境界。面对险境,他能淡定自若,从不自乱阵脚,并且精准地找出适合的兵法来化险为夷。他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令人佩服!

    王阳明对兵法的研究不只是看懂,更是要融会贯通。据说他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还要将杯碗排列成阵形来演习兵法,可以说他已经如痴如醉,走火入魔了。

    他对兵法的研究不是刻意的,而是在日常中随时随地就能演习。日复一日,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他便成为了兵法的专家。

    王阳明认为那些兵法的精髓绝不在死板的书上,而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要与心相融合。不断学习磨练之后,兵法知识也就烂熟于心,融入到骨子里,渗透到血液中了。

    一旦有需要就能随时拿出来用,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战国时期的赵括确实也研究兵法了,但是他死记硬背的只是形成一种模式,并没有完全理解兵法的精髓,遇到突发情况,他无法随机应变,因此仅仅是在“纸上谈兵”而已。

    实际上不只是学习、求道、骑马、钻研兵法需要耐心,任何事情没了耐心还指望能做成吗?

    沈从文曾说:“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生活中的浮躁和焦急在所难免,能抚平这些毛躁的,往往就是你的那一点耐心。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人嘲笑老奶奶的执着,但也有人敬佩老奶奶的耐心。

    实际上磨针只是一个隐喻,一种象征。它代表所有需要我们耐心坚持的小事、大事。它可能是一项工作、可能是一次交谈、可能是一场恋爱、也可能是一场人生。

    而耐心,却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坚持的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耐心,人一生最长的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iv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