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抱抱我吧。好。

抱抱我吧。好。

作者: Asiimov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17:37 被阅读0次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听着萧穗子最后平淡如水的旁白,虽然屏幕前的我没有落泪,但我想,如果此刻我身在影院,伴随韩红响彻全场的悲情纯粹的歌声,再看着瘦弱沧桑的何小萍与空着半边衣袖的刘峰久久地倚靠在小站长椅上的情景,我一定会忍不住哽咽。这一幕,静静地凭吊着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之下,那些青春中被无情地碾得粉碎的善良与纯真。

            《芳华》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美好无缺的青春年华,而是一个关于淘汰的故事:文工团“活雷锋”刘峰痴情地爱上了一位唱歌的姑娘,却被“触摸事件”的流言无情伤害,只因为“高高在上的道德模范就不能拥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后来,他被当做流氓“发配”到战场并烙下无可挽回的残疾,最终度过不尽如人意的下半生;而同样在文工团处处受人鄙视、父亲被送去劳改的何小萍,因受到了刘峰的同情与帮助而感受到了爱与希望,并真切地感激着刘峰的善意,而不是像文工团其他人那样,把刘峰的善意视作理所当然——正如原作者之言,“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在刘峰被处分之后,小萍也借故远离了这个让她心寒的集体,被下放到战地医院工作,最终在战争中因见到太多鲜血与残酷而精神失常...刘峰和小萍的青春年华所绽开的,是残破的血色之花;他们,都是时代的淘汰者。

            只可惜,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里,像《二十二》《芳华》这样认真地追忆、静静地反思的电影,已经少之又少——大家争相地做时代的弄潮儿,却没有几个人,内心还记挂着那些被时代不可避免地淘汰的弱者。

            作为原著党一枚,当初听闻严歌苓准备让冯导来翻拍电影时,我起初感到的其实更多是忧虑。毕竟对《芳华》这种出场人物较多、情节交叉繁复的文字载体来说,改编时如何取舍轻重、如何用画面来尽量表现文字中独有的情意,都是很考验导演功底和演员水平的。然而看过电影之后不得不说,冯小刚对小说的总体加工很值得肯定,尤其是人物轻重权衡十分恰切,既照顾了几位女兵配角的戏份,描绘了她们的形象性格,又借此衬托了刘峰与何小萍的主线剧情,表达了对于那段青春芳华的留恋和惋惜。我觉得一些天天黑“冯裤子”的人自身可能并没有太多资格,他们口口声声说的“冯裤子”,拍过反思历史悲剧的《1942》、反映社会民生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有难得追忆红色青春的《芳华》,国内部分导演除了把电影拍成高级广告之外,还拍过什么?对比之下见高低。

            无独有偶,在《钢的琴》里,东北老工厂里的陈桂林以及他的那些工人朋友们,也是被快速变革的时代无情淘汰的一批人——妻子跟着卖假药的跑了,夫妻二人闹离婚,陈桂林叫来八方支援、耗尽众人气力要为女儿造一架钢琴,后来才发觉自己其实无论如何也根本留不住孩子,只能将一架“钢的琴”作为岁月的怀念和祭奠。最终,老工厂高高的烟囱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象征着东北重工业区的工人阶级那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从此一去不复返。可以说,陈桂林的悲剧与其说是个人的偶然,不如说是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他所处那个集体的必然。

            类似《芳华》《二十二》《钢的琴》这样的良心国产片,其实被埋没的还有很多,陷于篇幅,此处无法一一列举。我只是很感激国内还有像冯小刚、郭柯以及张猛这样,能停下匆匆向前的脚步、好好地反思过去并铭记那些时代淘汰者的电影人。祝福你们,也希望中国电影能涌现更多的后起之秀,一起为国产片注入认真思考的力量。

            陈凯歌说过:“人生不完美,电影才有了价值。”的确,有时候,不完美的才是最美的。然而我觉得,《芳华》却因为全片最后,饱经人生磨难的何小萍与刘峰之间的一句对白而变得完美起来:

    —“有句话,我很多年前就想跟你说了。”

    —“说吧,我听着。”

    —“抱抱我吧。”

    —“好。”

    长椅 独舞 钢的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抱抱我吧。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k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