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特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特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作者: 南航徐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2:18 被阅读0次

    一直都有同学跟我诉说家庭的种种不如意,有的还有小小抱怨。

    因为我们周围一定有同学衣食无忧,吃穿不愁,浑身名牌,全球旅游。

    也一定有同学精打细算抠抠索索四处打工贷款上学,带有深深的自卑。

    有的是家庭贫困,有的是家庭变故,有的是飞来横祸,有的是无法沟通。

    有的是感觉被家庭所拖累,有的是遭受了在城市生活的种种尴尬和难堪。

    也有的直接说痛恨自己的家庭,也有的直接说痛恨父母;

    也有的说如果自己生在别样的家庭命运完全不一样……

    我也说说我自己,从一件小事儿说起。

    两年前的春节,我和我爸妈吃饭聊天。

    我们能聚在一起吃饭也挺难的,不在一起住,我妈没工作,我爸在物业打工。

    平时确实聚少离多,当然主要责任在我。

    也有人问我爸,说多长时间能见“川哥”一次?

    我爸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我跟你们一样,一般都是从电视上看他。

    这玩笑其实不好笑,我一点儿都笑不出来。

    我对工作付出很多,对家庭一直怀有亏欠。

    所以,每次我们家庭小聚也像过年一样。

    然后,就这么说说话,吃吃饭,难得的温情。

    我爸突然冒了一句:爸妈也没什么能耐,很多事也帮不了你,知道你辛苦,知道你忙,但是我们只能看着,看着你一个人打拼,有时候看你很疲惫,我们很心疼,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们也没什么能力……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难过的想哭。

    我记得当时说了很多很多话,说我特别知足,从来没有抱怨。

    我让他以后不要再讲类似的话,永远都不要再讲。

    我特别害怕父母自责,我特别感恩家庭带给我的一切。

    说起来,我爸妈应该没有给我特别好的物质生活。

    我出生和成长都在山东农村,鲁西南地区非常典型的中国农村,从小放羊养猪养兔子,耕地打水割麦子,摘棉花收玉米,暑假就要天天割草准备家畜冬天的草料,住过漏雨漏雪的房子,赶过集卖过菜……

    在我的童年我的中学我的前二十年,我们家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记得我上高中周围很多家庭陆续有了电视机,也有客人在我们家做客感慨说好歹弄一台黑白的看看。我爸说孩子不喜欢看电视就一直没买。我当时还特别不懂事地回嘴: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看电视!然后留下一屋子的尴尬挥之不去,当然,后来还是没买,确实没钱买。

    我家人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妈没上过学,不识字,目前会写的基本上就是自己的名字,赶集卖菜记账本统统靠自己开发的语言。我爸是高中毕业,在村子里已经算是高学历。

    我上高中是四处凑钱的,上大学也是申请国家贷款,当然后来到南京工作买房子也是靠自己一点点打拼。

    说这些给谁听呢?给你,给你们,给所有的青年朋友们,当然也说给你们的父母。

    我想让你知道其实我们都一样,可能受了些穷,吃了些苦,只不过表现形式有些区别。

    我也想让你们的父母不必自责,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无从选择。父母也不见得就想坐困愁城,也不见得就希望自暴自弃,也不见得就是甘心穷困潦倒,也不见得就是想让子女自生自灭。

    有时候是他们拼尽全力,却无能为力。

    问题是,即使一切都无法选择,依然不妨碍我们期待未来的美好。

    一定要相信,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构成了意义。

    我感激我成长中遭遇的一切,我感恩我的父母。

    我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衣食无忧,是他们让我们能够成为我们。

    1998年,我中考失败。从那时候就开始严重偏科。中考语文差2分满分,数学差2分及格,从此这个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终生不渝。

    后来,家人认为我再复读一年估计也没什么出息和长进,于是东拼西凑交了择校费,我以递补生的身份进入县城第一中学。

    我去学校报到比别的同学晚两天,等正常的考生安排完了,才是择校过来递补的学生。所以我进入学校的时候,大家都在上课,也没有人管我,也看不到新生报到处或者指示牌,我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在偌大的校园里到处找宿舍和教室。

    找来找去找不到,又内向不敢开口找人求助,疲倦和茫然的自己蹲在学校的大树下手足无措。

    我姐姐读高二,她在楼上的窗户里看到了我那个可怜兮兮的样子,当时就看哭了。

    那就是我的高中序幕。

    我希望能够学文科,但是那时候流行的说法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爸妈希望我能够将来自己找到工作养活自己,于是他们让我放弃了没有前途的文科。

    于是我进入了高一理科1班,我的学号是78号,学号就是名次,我们班有82个人。

    梦魇正式开始。

    我们的数学老师特别关照我。

    几乎每次课都会让我回答问题,所以每次数学课我都死去活来。

    每次他讲一道题目,就会问大家会不会,然后想半天,用手一指我,你来做一下。然后我就哆哆嗦嗦上台,然后哆哆嗦嗦做题,然后哆哆嗦嗦回去。数学老师就会问,对吗?全班就异口同声:不对。

    他就摇摇头,自己讲。

    下一堂课,他会继续问大家会不会,然后想半天,继续一指我……

    偶尔做对一次,他就松一口气,好的,那这道题就不讲了。

    我曾经以为是不是我家人让他特意照顾我。后来才想明白,其实他是用我做标准,只要我会了,全班都会了。

    物理和化学是另外的两重打击。

    我在理科班所有的回忆几乎都是这样的黑色和绝望。后来,我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晚上很难入睡,白天昏昏沉沉。

    成绩和生活的不如意导致我严重的自卑和内向,不爱说话,不敢看别人的眼睛。我自己就像担惊受怕的小老鼠在校园里孤独行走,别人随便一句话都能影响我的心情。

    我曾经在高中写过三年日记,如今打开真是看不下去,全是些唧唧歪歪的芝麻小事。

    我跟家人提出过转到文科班,家人没有同意,劝我再想想。

    两三个月过去了,到了重新分班的时候。

    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我决定不能再这样继续,这样下去死路一条。我并不知道我转到文科会面对怎样的挫折,但是换种活法也许还有希望。或者至少过程中我还不至于找不到一点点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理科生学不好数理化,走到哪里都会怕。

    我下定决心自己转到文科班。

    那时候转班级是要家长签字的,我没有让家长签,因为他们肯定不会签。我自己伪造了家长的签名,于是我顺利转班。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我给我爸写了很长的一封信,七八页之多。

    详细说明了我转班级的前因后果,说了我先斩后奏的愧疚,说了我对未来的设想。

    我妈到学校来看我,我焦急地问他们的意见。

    妈说你爸很开心,因为你有主见,他说你早该这么干了。

    那天的天气好像也很不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英雄。

    我想我的世界和生命大概还有别的可能。

    果然,我到了文科班,效果很快就显现了。

    我的学号变成了60号,不再是理科班的78号,我爸妈也觉得很高兴,这么快就进步了18名。

    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班一共只有60个人。

    后来,我终于跌跌撞撞考上了大学,然后开始慢慢寻找自己生命的更多可能。

    说到父母,其实他们能够给我们的有很多很多。

    比如性格,比如忍耐,比如正直,比如善良,比如坚持,等等等等。

    小时候,村里面经常会有很多要饭的,很多很多,衣衫褴褛,拄着拐棍。但是那时候要饭的就是要饭的,不要别的,就是要一块馒头,要一碗稀饭,而且基本就是站在门口问家里有没有人,没有人回应不会往院子里闯。

    也不知道都是哪里来的,肯定是有家乡的,他们也不说,或者说了我也不懂,毕竟,那个时候我的全世界也就是我们村子那么大。

    那时候自己家也穷,也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清汤寡水,桌子上的饭菜可能就是黄瓜拍拍就是一盘菜,洋葱切切也是一盘菜,过年的时候,如果能有苹果切切那就是一盘好菜。

    但是在我印象中,所有要饭的只要敲开我家的门,没有一个会空着手走。

    有时候赶上饭点儿,每人一小块馒头分完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妈妈也会把自己的馒头再掰一半,稀饭倒一半,给要饭的送到门口。

    小孩子不懂事,就会讨厌要饭的,说自己都吃不饱还要给他们,以后不要给他们开门。妈妈就会不高兴,说不能这么说,都不容易,要相互帮衬,少吃点就少吃点。

    后来长大些,偶尔还有来要饭的,有时候我自己在家,也从来不会让他们空着手离开。

    研究生毕业后,我到了大学工作,遇到几个大学生因为白血病以及尿毒症等各种急病重病需要救助,当时能做的很有限,很心疼也很无助,就暗暗说一定要帮帮这些孩子。

    2016年4月,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节节向上》,那时候自己还没有什么名气,也没什么钱,连出书都要自己掏钱,不过当时就觉得可以开始做公益了,就成立了一个基金,决定把自己的所有版税都捐出来给南航需要救助的大学生。

    那时候筹集了不到2万,去年底基金已经有15万。

    今年4月,我出版了第四本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不只是版税全部捐,我还自己买了1000本书,捐赠给新疆、西藏、云南等边远山区的贫困学生。

    我做的当然还很不够,也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也在想,做这些不是因为有外部压力或者图个名声甚至是不得不这么做,而是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帮助别人一定不是有钱了才能做的,公益和援助更不是大富大贵之后的副产品。

    穷人其实也能给予。而且,能给别人帮助,也就不能算是穷人。

    如果什么事情都等到有钱了再做,我想真正有钱了很多人还是不会去做。

    在我生命中有很多很多次选择,很多次背后也有纠结和犹豫,很多次的选择也不见得都能被人理解,但是父母始终坚持尊重我,尝试理解我。

    这就很知足了。

    比如,本科毕业我签约去富士康工作,当时富士康也不太顺利,连续有很多人跳楼,他们看我态度坚决最终也就同意了;

    比如,研究生我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去读一个似乎没有前途的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他们看我坚持也就同意了,而且我爸很够意思地说,没事儿,将来找不到工作我养你;

    比如,我坚定地离开上海到南京工作,坚定地离开新东方到南航工作,坚定地放弃月薪数万去开始月薪1800的生活,他们内心里都有纠结和不解,但是看我很笃定很坚持,最后也都同意了……

    于是,就这样,我成为了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其实,我的很多很多选择都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选择,直到今天包括在未来的很多年我都要一遍遍解释我确实是因为热爱教育喜欢学生才到了高校,我也知道很多人最后依然不理解。

    但是我的父母都理解,都能理解,都愿意理解。

    我还需要他们做什么呢?

    我想,如果你还是个学生,我希望你不要抱怨你的家庭,不要埋怨你的父母。

    我们都不能选择我们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但是所有的背景都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你的财富,只不过有些财富你看得到或者你眼下需要和在意,有的财富和磨难变成了你的骨骼和自尊,变成了你的善良和体贴,变成了你的热情和温暖。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我想你能理解你的孩子,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是为了活成别人,都不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都是为了寻找他自己,都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寻找自己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陪伴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让孩子热爱生活,这大概就是每一个家庭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回答。

    节日就一天,我们彼此的陪伴可以是一辈子。

    祝天下父母,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k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