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她对“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结合。希腊神话中,卡戎(Charon)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他不仅是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读任何一本文学作品都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一般自己读完一本书前,我不会读书评,就像追剧时不愿意看剧透一样。因为书评一定会框架了自己的眼界、引导了自己的感受。因为没有看书评,关于读《摆渡人》的感受,是否会有和我产生同感共鸣的同频人们,我还真不知道。

不想剧透又想讲感受的读后感,不容易写呀!有关本书的内容层面,就提一句吧——书中描写了作者眼中类似天堂的地方(不是重点内容),人们经过了摆渡人的摆渡和护送后,如果能顺利到达“天堂”,就可以保持着原有的样貌和个性,身处在自己想要的时光和情境中,做着自己梦寐以求的事,并安心等待着亲朋好友的慢慢地依次来到,再次相聚。这也许是人们想象中最让人心满意足的天堂想象吧。
可是 ,我的感受却是,天堂可真是个无趣的地方!
我想到奇葩大会里的富二代戚帅的一段独白。拥有我国一艘退役航母的家庭里,可谓是除了不能买不老之身以外,什么都能用钱买到的戚帅,真切地表达的却是这一句话:“我不幸福!” 这让很多人感到诧异,而我却能料想到他确实很难幸福。因为幸福和快乐真的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能够带来的,甚至不是精神满足可以带来的。那么多在众人眼里应该很幸福的娱乐界名人、业界成功人士、富二代等,会沉迷吸毒;人均GDP大大高于我国且文化高度发展的西欧诸国,很多青年人出现虚无主义思潮,会发自内心地羡慕和崇拜用生命冒险的生活方式。多个喜剧演员患上抑郁症,历史上的很多极富哲思的作家和思想家,精神上很富足,却郁郁寡欢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幸福真的是奢侈的东西,这个奢侈不是说幸福的昂贵,而是得到真实而持续的幸福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持续的幸福,并不是天堂能够给予我们的。那么,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幸福就是个以体验的过程呀!我们体验大大小小欲望的产生:想吃一顿美食,想买一件靓衣,想学一门技能,想交一个好友,想去看一个美景,想读一本好书。。。还包括想上一个好大学,想有一份喜欢又擅长的工作,想有美满和谐的家庭,想健康长寿,想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价值。。。为了这些欲望,我们体验追求和努力争取的过程,体验欲望满足那一刻的极度喜悦。拥有点点滴滴的当下、大大小小的满足,人生才会使充满乐趣和满足的一段经历。
这里不得不提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我们好好地理解我们作为人,到底想要什么。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会由低到高依次产生、追求和试图满足相应层次的内在需求。低层的需求相对容易被满足,越往高层,需求的满足越需要更多的努力,当然也就更有难度,但随着人生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层次的满足会逐步上升,满足感也会越发深层和强烈。
我们经常说到,傻人有傻福。这里的傻人并不一定是智商低,我们可以更宽泛地理解为当我们自身还未充分发展时,需求也会相对简单低层,也容易满足,当然也会感到相应的幸福。而很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自身的需求跨越了最底层的阶段,可能直接需要面对自己高层的需求,而由于自身心智和人生发展还不足以理解和应对这个层次,就很容易产生迷茫和虚无。

同样的,天堂里,所有的欲望都将被满足。。。那么,生而为人的乐趣和幸福将是什么呢?迷茫、失落、虚无也许会成为天堂里的困境。所以,读《摆渡人》,看天堂的生活,我的感受是:天堂也许是个很无趣的地方。人间岁不完美,但容纳着我们生而为人的种种幸福。在这段时空里,让我们好好做人~~

高校心理学教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职业生涯规划师
007-138-10475(No.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