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在东方甄选的访谈、受“凤凰网读书”的访问,我看完钦佩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积极入世。所以我继续读他的作品,目前最新的是《西高地行记》。
游记,当然有对自然的描述,特别是他热爱的植物。“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阳光强烈,沙丘闪烁着金属的光芒。”“(国槐)枝干苍老,但新的分枝却在阳光下生气勃勃,开花传种的同时,还在我们身上投下使人心境熨帖的清凉。”
阿来还关注历史。不仅有藏族几百年来的变迁、唐朝西域风云,还有具体个体的历史。例如1941-1949年,有位叫顾彼得的俄国人在丽江帮助纳西族发展工业,还详细记录当地人民的生活。不像汉文史主角由皇帝权臣充任,也不像藏文史,专写高僧大德。
还有人文。阿来写到老家梭磨乡的老者,面对来观看开犁礼的记者,“用古老颂词里那些雅致的修辞比喻春天,用虔敬的语言感谢日月和大地。”不过被记者嫌弃太迂回曲折,“启发他要说更直白的话”。接着,老者说腰疼,背着手走开了。
在阿来的《西高地行记》,还读到古今中外作家文句、当地文旅产业、环保、民族认同感、多民族融合的语言学思考、政策、宗教观。
阿来注重个人真切的感受,对景、对人、对一切都是如此,拒绝先入为主、人云亦云。他认为旅游是一个逐渐接近的过程,会写下如何到达;他还记录自己回故乡,和弟弟说话,爸爸坐在对面微笑着听,弟媳做了阿来最爱的酸菜面片汤;也记录跟老农民、植物学研究者的相处点滴。
为什么要走山地?“因为山就在那里”(20世纪20年代英国登山家马洛里)。那样美丽,沉默不言。总是吸引人去到它跟前。“人看到的不止是美丽的大自然,而且看到自己深藏不露的内心世界。”
我联想到类似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书就在那里,因为我敬佩的智者就在那里。读到的不止是知识见识理念,而且从中感悟到自己要怎么去生活、去为人处事。
阿来面对大自然时感慨:“大美不言,可涤心养气。”在我心目中,阿来的《西高地行记》,也蕴含着多元的、涤心养气的大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