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奇怪事
育儿路上,经常会有“惊喜”出现。
一日,孩子班主任发来信息问孩子是不是不能喝盒装牛奶。第一反应是有点纳闷,能喝啊,我们家孩子对牛奶不过敏的。第二反应是,不会喝牛奶吐了吧,开始担心,因为前一天好感冒了。后来班主任回复了,说是上午她不在,加餐喝的是盒装牛奶,孩子跟其他老师说,妈妈跟班主任老师说了,他不能喝盒装牛奶,后来老师给他换成酸奶。
当妈的越想越不对劲,孩子怎么会不喝盒装牛奶呢?前一天在家的时候,我倒是跟孩子说了一嘴,感冒了,不能喝凉的牛奶,得喝温的。难道牛奶是凉的?孩子怎么开始撒谎了,我没有跟老师说过不能喝。
于是放学后,我开始向孩子了解情况。孩子倒是主动交待了,还说牛奶是凉的,他不想喝。
孩子爸回来后也找孩子谈心。
父母面对孩子“撒谎”这件事
美国心理协会调查表明,平均每人每天撒谎25次。我们成人也经常撒谎,善意或恶意。
在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情,父母要先淡定,不要太焦虑,以平和心对待。撒谎本身是不正确的,尤其对才4岁的孩子来说,但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对孩子来说,撒谎无非出于以下三种原因:
1、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3岁以下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等原因,常把幻想和现实混淆了。比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问今天玩了什么,孩子可能会说去太空探险了或者和小动物一起玩耍了。这样的“谎言”大多是因为孩子活跃的想象力、健忘等原因,对于记不清的事情自行凭借想象补全了。这样的说谎方式,成人不必特别担心,它是孩子自然发展的一个阶段。
2、合理化某种要求
4岁左右的孩子在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时,会通过讲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话来合理化自己的要求,这是一种故意的行为性的说谎。比如上文中孩子的表现就是这类谎言,家长应当与孩子多沟通,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3、逃避惩罚的自我保护
5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想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而试图欺骗,说谎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本能行为。比如,孩子明明做了某件事,却选择拒不承认,这通常是因为孩子能轻易地从成人的神态、语言和音调中判断出自己的行为是不被认可的,出于愧疚、自责或害怕,他们被迫选择说谎。此时,成人平和的心态,才是孩子卸下心防、矫正说谎行为的良药。
知道孩子撒谎的原因后,就要与孩子沟通。
在沟通后,我们了解到孩子班上有一对双胞胎,前几日早晨她们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跟班主任交待说孩子最近有点不舒服,暂时别和牛奶。被孩子听见了,而孩子发现牛奶凉了,不想喝,双胞胎姐妹也没喝牛奶,老师另外拿的酸奶,但怕老师拒绝他,于是依葫芦画瓢,就编了这个借口。
孩子说出真相后,我们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遇到问题,会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这件事是值得夸奖的。同时还教孩子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直接跟老师说明,自己不想喝牛奶。以后我们也会继续相信孩子的。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父母自身,在家不要撒谎,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孩子是会学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