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桥婚恋的文总,早上在群里发了一段文字:
宁缺毋滥就是好!
自己永远都是奇珍异宝!
别人大多配不上你就拉倒!
呵呵!到底谁是精华谁是烂草?
盲目意淫自大,快到墙角想一想!
一个商品长期有价无市,被遗忘!
极可能价格虚高,好像是买不起!
其实是名不符实,别人真不想要!
当时间的灰尘把你逐渐堆积掩埋!
打一折处理倾仓赠送也无人感冒!
关于宁缺毋滥这一点,文老师说过多次。然后今天我有了新的看法。宁缺毋滥的这种心理,大概有以下的问题:
1、过度概括化,过于看重某一点,比如条件,经济收入,认为少了这些条件,就无法好好过日子,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心态,也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其实,在合理化情绪疗法里,这种心态需要去跟咨询师修通,也可以自己多学心理学,修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2、创伤体验,个人感受的未被“看见”。我们认为,人人都有原生家庭或者成长期带来的一些不良感受。比如小时候缺爱,或者父母不合,造成自己性格的一些隐秘的创伤。这种情况,当事人非常希望伴侣能够“看见”他,安抚他,懂他,理解他,帮他疗愈,给予温暖。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懂心理学,甚至可能是“杀猪匠”,大老粗。一句话,知己难求。红楼梦里说过:“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我们很多时候,需要一个人生导师来引导和治疗自己,可惜,我们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导师。
所以,一个人迷茫,找一个人还是迷茫,甚至多了一分迷茫,还不如自己一个人迷茫。
文老师总结的那种情况,侧重于寻找生活伴侣的心态,我总结的情况,侧重分析当事者内心需求。
尤其当下的社会,大家都能吃得起饭,对于内心需求更为看重。回到几十年前,大家饭都吃不饱,首要的问题就是找个人来分摊成本,搭伙求财,共同生存。那个时候确实不要太挑剔,那个时候挑剔可能连饭都吃不饱。现代人的挑剔,不至于吃不饱饭。所以,挑剔者继续挑剔,寻找者继续寻找。
当代人有两个心理问题,或许叫做不合理信念更准确一些,那就是:
1、刻板印象,或者说是僵化思维。他们看人看问题,过于刻板。比如,那个人一定会那样,那件事一定会那样,或者非要达到某个条件才能怎么样,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心态,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影响,也有国人心智不太成熟的原因。一句话,国人的思维是僵化的,是被束缚的。一个被束缚的心灵,是不自由的,也是不开心的,面对生活问题,也容易自己把自己困住,也容易把别人困住。不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懂变通,便会在生活中刻舟求剑,自寻烦恼。
2、缺乏创造力。这一点跟上一点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按部就班,看天吃饭。农耕文明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老天不长眼就没有粮食吃。所以几千年来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国人勤劳、忍耐的秉性,但同时却缺乏作为人的生命力,创造性。我们遇到事情,很难去突破自己,去创造生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人生,打开局面,或者影响事件的进程。
我们遇到难事,就只懂唉声叹气,要不就祈祷,希望环境改变,希望对方改变。我们常常在心灵鸡汤里安慰自己,不要去改变世界,不要去改变别人。但这里有个误区。确实我们能力有限,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改变别人。但人是万物之灵啊,当前的人类文明不是人类所创造的么?还有“蝴蝶效应”,就是说,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你的一举一动其实也在影响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你看着一个人对你冷漠,你以为人家不喜欢你,你就走了。但假如你热情一点,主动去给他一个笑脸,一个拥抱。或许你才会知道,其实他喜欢你很久了。
世人总是期待确定性,希望这个世界,给自己答案和想要的结果。但是忘记了。很多事情,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影响,去创造,去争取的。
而这,就是人的生命力所在,创造力所在。
我们找对象也是,总是希望对方给自己这样那样,给不了就抱怨就嫌弃。就没有想过,我能创造点什么呢?
难道你还是三岁小孩,你不是个成年人?成年人就是能创造价值,而不是像个巨婴,要这要那?
中国人的婚姻,很多人都是要这要那,很少见到这样的夫妻:咱们一起创造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