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老师说,产品终极是满足人性,而人性就是贪嗔痴。
图片来源于网络佛说,贪、嗔、痴乃人性的三大毒药,即贪婪、怨恨、痴愚。人需要不断修行才能摒弃,而与之相对的便是三大美德,慷慨、感恩、节制。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圣人与恶人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剩下的便都是“众人”了。众人一直在这三大毒和三大美之间摇摆不定。那么如果你想做一个好产品能够顺应大众的人性需求,就需要在善恶之间寻找平衡点。将薛军老师的《腾讯产品启示录》中的观点总结概览如下:
贪——互利——慷慨。
嗔——赞美(认同)——感恩。
痴——好奇心——节制。
就“认同”展开来说,譬如有一个人说,我想要赶快减肥。那么我们深挖人性需求,也许他不是想要一个30天的减肥手册,而是想知道如何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同。例子来源于刘飞老师的《从点子到产品》。
用户反馈:我想赶快减肥
表层需求:需要一个能快速减肥的服务或产品
深层需求:要成为一个体态优美的人
人性需求:虚荣心、得到尊重和欣赏——归结于认同
就“认同”展开来说,譬如有一个人说,我想要赶快减肥。那么我们深挖人性需求,也许他不是想要一个30天的减肥手册,而是想知道如何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同。例子来源于刘飞老师的《从点子到产品》。
用户反馈:我想赶快减肥
表层需求:需要一个能快速减肥的服务或产品
深层需求:要成为一个体态优美的人
人性需求:虚荣心、得到尊重和欣赏——归结于认同
这让我想起了动漫《火影忍者》里面的主人公漩涡鸣人。当下课铃响后,爸爸妈妈们来到学校接自己的孩子回家,但没有人在等鸣人。他只是一个人坐在远处的秋千上,双脚悬挂着,似乎连一寸土地都无法容纳下他的双脚。
等其他人走后,他又切换到了邻里小恶霸模式。在墙上乱涂乱画,惹同村人生气甚至打骂他,他反而觉得挺开心。因为这才是他与其他人唯一的羁绊,这种羁绊就属于认同。主人公鸣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所以采用捣乱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获取一种认同,哪怕这种认同不是赞美而是责怪。
但鸣人终得良好的指引,走上了真正获取大家认同的道路,一直践行着自己“说到做到”的忍者之道。
为什么鸣人如此深入人心?喜欢他的人,也许是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理想的自己——说到做到,成为被所有人都认可的最强之人。不喜欢他的人,也许也是从他身上看到了最不可能的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