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集结号
大败仗后,他强迫作者篡改史书,否者杀他全家,结果成笑柄!

大败仗后,他强迫作者篡改史书,否者杀他全家,结果成笑柄!

作者: 花间酒0001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00:00 被阅读9次

    历史像个任由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上多少君王、当权阶层,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解释、篡改历史,后人所接触的历史就是已经被打扮过、整容过的历史,久而久之,原始的历史真相已掩埋进历史的黄沙中了。

    曾经东晋大司马恒温就要求《晋阳秋》作者孙盛修改记录“枋头之役”大败的史实。

    东晋太和四年四月,大司马恒温率五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北伐,兵临军事要冲枋头,枋头距离前燕都城仅几十公里之遥。一旦此地丢失,通往前燕的大门将洞开,无险可守。于是,前燕以割让虎牢关(今河南荥阳)以西土地,作为前秦派援兵两万的代价,组成抗晋联军共同作战。

    九月,前燕先头部队一千余骑兵遭遇晋军,慕容垂派出二百骑兵挑战晋军,其余分三路埋伏起来。二百骑兵佯败,引诱晋军追击,埋伏的骑兵突出,把晋军杀败。晋军初战失利,士气受挫。紧接着又有几次交战,晋军都以失败告终。此时,晋军粮食储备殆尽,前秦援军又赶到,大司马恒温决定撤军回国。归途之中,晋军的士气低落,秩序混乱,前燕以八千骑兵尾随追击;前燕预先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设下的伏击圈,晋军大败,损失三万人马。败退到淮城(今安徽亳州)时,遭到前秦援军的截击,仓促应战,又损失兵力近万人。最后,恒温带领不足万人的残兵败将驻扎在山阳(今江苏淮安)。

    这种败仗对常胜将军恒温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更是对他代晋自立计划的重大打击!为了开脱自己的责任,恒温把战败的罪责强加给豫州刺史袁真,弹劾他未能按计划凿通石门水道以转运军粮,致使大军粮草不济,功败垂成。恒温催逼皇帝,要求贬刺史袁真为庶人。袁真不服气,认为是主帅恒温指挥失当,与自己没有关系。袁真在奏表中极力为自己辩解,还罗列了大司马恒温的种种罪状。朝廷软弱,惧怕恒温的实力,不敢归罪于恒温。袁真为避免被害,归顺了前燕,将自己据守的寿春(今安徽寿春)也献了出去。

    “枋头之战”之所以能够留下真实的历史记录,完全在于写《晋阳秋》的作者孙盛“留了一手”,早在《晋阳秋》对外流传之前,专门抄写了两部的副本藏到了前燕的朋友之处。

    后来,大司马恒温看到《晋阳秋》描写的“枋头之战”,极为不满。他告诉孙盛的儿子:“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如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意思说:枋头之战固然是我方失利,但是绝不像你父亲孙盛写的那样惨!如果此书照此流传下去,将会关系到你们家族的存亡。赤裸裸的威胁!

    孙盛的儿子们回家跪在老父亲的面前,苦苦哀求其删改枋头之役的内容,但孙盛咬着牙不答应。于是,儿子们瞒着老父亲,自己动手修改,然后让大司马恒温过目,这样才侥幸躲过灭族之祸。

    《晋阳秋》是幸运的,因为它的作者孙盛洞穿了大司马恒温的本性,知道他肯定要找此书的麻烦,及早将两本抄本藏到前燕属地辽东。后来,东晋孝武帝爱好书籍,从辽东得到了未篡改的书。自此《晋阳秋》得以流传于后世,“枋头之役”以真实的面貌展现在后人面前。

    想看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花间酒001(huajianjiu00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e3c41feb21ef:历史像个任由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
      • 花间酒0001:喜欢您就关注吧,每日一篇小文章!看好看的历史故事。
        不关注,您就高抬贵手点个赞吧!!

      本文标题:大败仗后,他强迫作者篡改史书,否者杀他全家,结果成笑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zz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