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实现“吃货日记”这个想法?
1. 战略层
市场分析
在帮助用户决定“吃什么”的问题上,已经有不少产品进行了尝试。
第一类是菜谱、美食团购应用,好豆菜谱有个摇一摇的功能,随机选取菜谱进行组合,结果中会有荤菜、素材和汤等。美食杰有附近,也有专门的“发现”模块,提供各地食材、菜谱等热门信息。大众点评有“猜你喜欢”,推荐餐厅优惠信息。这些功能为用户推荐的结果是随机的或者是大众化的,并没有把握到用户口味和偏好,用户难免会觉得推荐的结果不合心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特殊场景的食谱类应用,如孕妇食谱、减肥食谱等,这类应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应该能够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
第二类是专门解决“吃什么”问题的产品。最初出现的是转盘类或者是宝箱类的随机选菜工具。在随机选菜的基础上,有不少应用对这个玩法进行了创新,如让用户自行添加选项。无论是预置的选项还是用户自行添加,用户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感觉疲劳。用户长时间的饮食口味和偏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变化,这种玩法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在搜索过程中,也发现到一些更为创新的产品,如下面这个“十万个吃什么”,看简介感觉像是“吃货界的知乎”,但是对于每天都要想“吃什么”的用户来讲并不是很适合。
下面贴一下在App Annie搜索的部分结果:
观察搜索结果,并未发现与吃货日记的想法相同或类似的应用,当然也不排除我没能搜索出来的可能。
吃货日记鼓励用户对“吃什么”进行记录,作为其他用户的参考,能够产生多样的结果,适应用户短时间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同时对用户的记录进行分析,能够更为精准地把握用户长期相对稳定的口味和偏好,理论上比上述两类产品更完善。
需求分析
目标用户:
用户画像:
我们在菜谱应用、外卖应用和餐厅团购应用选出有代表性的应用,观察这些应用的用户有什么普遍的特征。
我们发现这些用户多数来自一二线城市,年龄集中在20~39岁。
使用场景:
- 每当要思考“吃什么”的时候,查看推荐。
- 碎片化时间浏览吃货日记,发现适合自己的吃货日记。
- 碎片化时间记录吃货日记。
人物角色:
- 小明,男,26岁,软件开发工程师。北漂族,独居,带点宅属性,平日喜欢看互联网资讯,逛极客论坛。不会下厨,三餐基本在外解决或者靠外卖。“吃什么”这个问题让他烦恼不已,多数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光顾熟悉的店,吃不知其味。
- 小美,女,24岁,商务助理。广漂族,和同龄人合租,性格阳光开朗,平日喜欢看韩剧,关注美妆时尚娱乐八卦。偶尔和室友一起下厨,偶尔和同事下馆子或者订外卖。她和室友、同事几乎每日都要讨论“吃什么”这个问题,无奈大家都没什么主见,经常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这令她感到烦恼。
- 王太太,女,32岁,全职家庭主妇。丈夫从事金融行业,儿子刚上小学。平时关注美容护肤和家居生活。每日要安排一家三口的饮食,既要每日变换着花样又要兼顾健康,王太太每日都要在“吃什么”的问题上花费很大的精力。
产品目标
- (首要目标)为用户精准推荐“吃什么”。
- 帮助用户发现合适的吃货日记。
- 引导用户记录吃货日记。
关键任务:
- 精准推荐:是推荐日记还是推荐更具体的内容?还需要适应用户长期的饮食偏好和短期内的口味变化,以及考虑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
- 吃货日记的展示机制:展示哪些吃货日记?是否还需要考虑发布时间、地理范围等因素?
- 引导用户进行记录:用户本来并没有这个需求,如何吸引用户进行记录?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2. 范围层
3. 结构层
主要分推荐、发现、日记、我的四大模块,在推荐(首页)有写当天日记的快捷入口。
核心流程:
4. 框架层
原型地址:http://k2eik0.axshare.com/#c=2
(嗯,有一些页面还没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