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部门的周会上,一个同事分享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大学生每次英语四级都离考过差那么一点点。老师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所有历届的模拟真题全部做完了,这次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成绩出来仍然没通过。老师后来了解到她因为在学生会工作,平时忙于组织各类学生会活动,四级考试的准备也就只是做题上,有时还会翘课。看起来她很努力,却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读完之后,同事们做了分享。大家都感同身受。确实,有时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总是会把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看起来很忙,却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勤奋之上,始终没有迈出自己的舒适圈。比如,我们学英语,就一直停留在简单句子的每天重复上,How are you,I’m fine and you. 一旦难度提高了,听不懂了,听了两遍不懂就开始焦虑,于是跳过回到简单的句子,因为这样就可以轻松驾驭,毫不费力,让自己很舒适,不需要花费自己的脑细胞。
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却会一直在原地打转?首先,人性很简单,我们会把简单的道理因为自己无法持续践行进行合理化,好让自己的愧歉能减少那么一点点。其次,让简单变得不简单,把简单冠以深奥难懂的学术理论,摇身一变成高深莫测️,成为那些高手的专利,达到普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高度。最后,把简单明了道理与运气进行强相关。这样的道理不光靠自己努力就达到的,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夹持,于是绝大多数人很轻易地归因到运气上了。而那些高手们也因为践行了这些简单的道理,为了让自己的成功经验更加丰富多彩,自己的成就取得是多么不易也常常会赋予更多的艰难险阻,从而呼应了大部分人的诉求。
有人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我每天花在学习的时间有2个小时。我每天学习英语30分钟,每天阅读30分钟,每天写作30分钟,每天运动30分钟……大家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书中说,我们只要在一个行业,一个专业上,持续投入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高手。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每天花在吃饭的时间累积起来已经达到一万小时,也没有让我们成为美食家啊?我们每天与别人沟通、聊天说话也有一万小时了,怎么也没有能成为演讲高手呢?其实,这一万小时定律其实有个缺省条件:那就是持续专注。
如果你没有持续专注,你似乎在认真看一本书,事实上,你的思绪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我自己也曾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看着书,但脑子里想的却是明天与客户开会,要怎么应对。当发现了自己的专注力溜号了,惊醒之后一看,自己已经翻了好几页下去了,再看看那些文字对我来说,是如此陌生。于是只好再重新读一遍。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你只是看起来努力呢?首先要了解我是谁?我当下要做什么?最需要学习和践行的是什么?搞清楚这些之后,然后,选择自己当下最适合的书或道理去践行。无论学习什么,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刻苦专研,就要把你宝贵的注意力全部倾注在上面。在时间上尽量用大段时间来学习,配合碎片化时间进行复习整理。最后,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要相信市面上上宣传的所谓每天只需10分钟,轻松搞定英语口语的谎言。学习和成长切忌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所谓欲速则不达。只能日日不倦,下滴水穿石之功,事上琢磨,事上修炼。在学习中去践行,在践行中去学习。
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你一定会因为你的专心和持续的投入并践行,让你的努力成为令人敬佩的,超越他人、突破自我的力量。在努力的道路上,你并不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