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时有一种名叫《武林》的杂志广受男孩子的欢迎,上面经常连载的武侠小说和武术套路,让同学们爱不释手,争相传看。那时常常有同学在上课时,把杂志放在课桌下的抽屉里展开偷看,或是压在课桌上的课本下,一点一点,一行一行慢慢挪动俏俏偷看而常常被老师逮到受训。
初二时,忽然有一个盗版的小册子特别受大家追捧,连老师们也争相传看。听说最先把这个小册子传到学校的还是上初三的我的邻居,听说这一本小册子要八块钱才能买的到,八块钱啊!八块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在那个年代,那可是我们那里一个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了。我的邻居的生身父亲是我们镇上的运输公司总经理,难怪只有他才能买的起。
这是一本怎样的小册子呢?盗版的都那么贵,连老师们都趋之若鹜,大家都说特别好看,相见恨晚。后来我打听到这本册子的名字叫《射雕英雄传》,一个名字叫金庸的人写的。一本小册子只有几回,要看全就要不断的买,金庸先生还没写完呢,所以也还没有完整版的。其实这些说法只是投机商人的讹传,后来才知道盗版商为了卖高价才这样印的,其实金庸先生早就写完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赶紧去找我的邻居了,他说没问题啊,我当然可以看的,不过要排队,我前面还有好些人在等着呢。他已经买到第二册了,不行的话等他看完第二册,就让我先看第二册。后来他又买回了第三、第四、第五等,有时他先买了后面的,后买了前面的,我也就看了个乱七八糟的,没能按照顺序完整的读完。一开始读我就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得吸引,那时我正在害眼病,眼睛难受得看不成东西,可是不看又着急的不行,我发现坐在太阳底下晒着眼睛能好受些,于是我坐在太阳下边晒着看。这是我第一次读书读的如此的痴迷,感觉从未有过的回肠荡气。游历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和抗争,时刻被故事中的人物的命运所牵绊,被书中的英雄事迹所感染。
随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书相续出现,市场上武侠书籍也林林总总,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武侠作家的作品同样受到热捧。有趣的是,我们经常会买到贾的金庸作品,像《射雕英雄全传》《射雕英雄前传》《射雕英雄后传》之类,若不细心看,还以为是《射雕英雄传》的姊妹作,读起来味同嚼蜡,完全不是《射雕英雄传》的风格,再仔细一看作者,原来作者根本就不是金庸,而是全庸或者是金康。
八五年秋末,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在大陆开播,一三五晚上还是二四六晚上有,记不清了,一次播两集。有电视机的人家人满为患,那时一般老百姓是很少买得起电视机的,一般都是村里的大队部里有,我们小孩子很难挤到前面,想看电视要早早的去占位子。当时我已上高中了,每到有《射雕英雄传》播放的晚上,我们在教室里就坐不住了,抓头搔耳,如坐针毡,想着铁血丹心的曲子,心早就到了校外的大街上。看着好多学生跑出了教室,出了校门,我也跟着相随而去,不用问去干什么去了。那时学校管理也不象现在这样严格,晚自习一般没有老师来辅导,完全是学生自己学习。
大街上有些企业的门房一般都有电视机,可是去的晚了,根本进不去,门是开着的,大个子才能勉强看的到。于是我就在大街上溜达,想看看哪个有电视的人家能让我进去看看。你还别说,真有门店的大门是开着的,里面开着电视,七英寸的。我就钻了进去,估计老板也是专门留门让别人和他一起分享这文化的盛宴的吧,老板示意我坐下一起看。
大学毕业后,我曾经买了两三次的《射雕英雄传》的完整版,都被借没了。这些年电视剧是拍了又拍,我是看了又看。而今金庸先生也已成历史,山回路转君不见,唯有绝唱留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