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有句话叫“文似看山不喜平”,并有作家指出:“文章平不平,说到底就是看这篇文章能否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你写出来的文章通篇没有一点起伏,怎么吸引读者阅读?过于平淡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去看。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简单的总结了两个重点:第一点,文章要有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第二点,感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感情才能引起读者共鸣而不是情节。
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就是一个典型,里面就设计了许多打斗场面,打斗使矛盾升级。其中在《三打白骨精》这一集中,情节曲折,变幻离奇,并且始终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条是唐僧师徒与白骨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另一条是唐僧师徒的内部矛盾斗争过程。运用矛盾冲突才能很好地去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关系对立起来,最终变得不可调和,最后两个矛盾升级,孙悟空打死白骨精,致使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那么,感情体现在哪呢?看了这一集之后,观众不答应了,怎么把我们心目中的打妖怪的英雄给赶走了呢?杨导看观众不同意了,赶紧拍了下一集《智激美猴王》,把孙悟空又请了回来。这就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这就是起伏,能有效的带领着观众,走进一张一弛的那种状态。
说到感情,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时,写到高老头死时,自己竟然大哭了起来。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的后记中写道这样一段话:“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的稿纸常常被眼泪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作家老舍曾说过:“小说是感情的纪录,不是事实的重述。”在情节中融入感情,才不至于感觉文章平淡枯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