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一碗热干面卖到4.5元时,我知道又要出事了

当一碗热干面卖到4.5元时,我知道又要出事了

作者: 菠萝头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2-12 11:19 被阅读0次

    每次当武汉的热干面涨价时,就意味着国内一些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在洗牌。这当然看起来巧合却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

    我在武汉,早上去武汉的一家连锁早餐品牌吃热干面,我赫然发现支付宝上显示扣款4.5元。持续了好些年的4元热干面,终于在今年初涨了12.5%。

    传统早餐的涨价,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物价的上涨,见微知著反映了经济的利空趋势。

    互联网行业,作为创投金融的热门行业,对经济的变化总是反映得最及时,就像那碗热干面一样。

    在我身边,有些公司在缩编业务,有些朋友准备离职跳槽,同时有些朋友准备创业,有些朋友在公司准备尝试新业务。

    这一切,都多多少少跟「互联网」扯上关系。也许是因为我总在互联网圈儿,也总在创投边界,所以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

    生生不息。

    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无论经济是上行还是下行,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

    让自己不断成长。

    我曾经表达过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这也是最近刷朋友圈的观点:不要有打工思维

    不谈创投圈,就看上班族。上班族也是自己的CEO,通过提供自己的时间和能力,为公司的某件或某些事带来价值,从而获得公司的回报(工资)。

    成长的意思是,作为自己的CEO,应当时刻提高自己的能力,提供单位时间的最大效能,从而提高单位时间的最大回报。

    经济不好的世道,旧组织会逐渐解体,但同时新组织或者新个人会逐渐崛起。正所谓,生生不息。

    我想到以前在互联网公司,最开始是职能型架构,即每一个职能部门对应一个专业分工,一个项目往往要横跨几个部门。那时我负责整个软件的交付,处理了好多场部门之间的群(吵)架。

    后来,公司变革变成项目制架构,即每一个项目组拥有各种专业分工,一个项目组内部便可以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即时,这个项目组做完任务原地解散,组内各专业分工的成员会被分配到其他地方重新各自组成新的项目组。

    职能型解决了专业积累,项目型解决了项目推动和落地,两者各自有优缺点。所以最后变成演化成综合的矩阵型。

    以上是讨论一个公司内部,专业分工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果按此上升一个维度,讨论一个社会中,公司之间的关系呢?

    有没有考虑过一种问题:

    在一家公司里,大部分专业分工角色都不是「时时刻刻」有事情做的?

    比如,一个公司的CTO在产品设计和技术选型阶段有重要工作,但在产品进入稳定期,有作用但作用和贡献没有初创时大;

    比如,一个公司的开发人员,在产品迭代期是有大量工作要做的,但是产品稳定后又无新产品出现时,不得不额外找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做?

    站在「冷冰冰」的客观角度,人力资源是存在浪费的。当然,从公司的层面看,储存人力资源,构建技术壁垒等等很多理由支持这样的做法。不过,从社会的角度,当经济下行,需要发挥每个人的动能时,有没有一种新的可能?

    极端情况举例:
    一、专业分工的个体变成独立公司,持续专注为市场上其他公司提供特定的服务。打工心态的人因得过且过缺乏竞争力而被市场淘汰。
    二、因为专注,而且市场竞争,于是人力资源总体持续变得专业。
    三、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减少,因为好的公司需要持续服务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存在空档期。
    四、难点在于不同公司之间的协作,这个依赖于管理者的智慧。

    比如,公司的CTO专门成立了一家CTO公司,给一家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后,去另外一家公司也提供CTO服务,持续在「最需要CTO的时间节点」工作,服务不同的企业。

    这不是想象,上海已经有这种公司了,最后通过获得股权的方式以换来「增强的稳定性」和「更好的协作」。

    这个市场根本不需要我们担心,活力总是不断涌现,市场自己会来调节。

    当经济走下坡路,稳定不再存在,创新创业只管来得更猛烈些,也许生机和化学反应就在不经意间闪出火花。

    : end )

    -=-=-=-=-=-=-=

    菠萝头:创业者/生涯咨询师/投资人/产品汪/程序猿,以职业生涯转换完成跨界的斜杠青年。喜欢读书,写作,结识有趣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一碗热干面卖到4.5元时,我知道又要出事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la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