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作者: 芳华人物志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1:52 被阅读0次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赏析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  美丽最诗词  ——

相关文章

  • 唐诗简史共读第三十一:闺怨爱情

    闺怨诗是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奇怪的是著名闺怨诗都是男诗人写的,我发现唐朝诗人尤其爱写闺怨诗,就连李白这种不拘小节、...

  • 《闺怨》

    快乐天成|文:古诗词: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全诗意谓:闺...

  • 闺怨

    蓝色的少女,从九月来到南国湖光潋滟,秋水一身花色自远方而来的白马惊吓河畔的柳树鱼群自上而下打起漩涡少女养起了相思的...

  • «闺怨»

    (古风体) 新妆无人看, 庭花暗香残。 夜半烛花斜, 偷流无声泪。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 闺怨

    闲庭信步 纤手拈花无数 离殇一曲 愁绪依然如故 良人征程何处 渐行渐远 诺言多少年后依然罔顾 讲好的速回速回 到夜...

  • 闺怨

    未名湖畔舟戋戋, 池溢夏花倚石闲。 君久不归书烦谏, 无音少色挼折莲。

  •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闺怨

    青青的草地上是我逝去的流年; 静静的水边是你消散的容颜。 远去的人早日归来, 别忘记这里的那一份期待, 在向往每时...

  • 闺怨

    朝朝起严妆,暮暮心寂凉。 君情无定所,妾心日日伤。 东君辞旧颜,西风纳新凉。 脂粉掩细纹,鬓发染微霜。 思君笑入眠...

  • 闺怨

    和着梦过的泪痕染上浓妆, 每日画好的妆都融入秋光, 秋光包裹高楼看不见送信的雁影, 雁影是否都成了梦中模糊的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闺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l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