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瑶山的三十年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
2018年立秋,回家看看老人家,顺便帮老人家调理调理身体。
从1985年离开大瑶山去县城读书,算算到今天已经有三十五年没有在大瑶山长住了,除掉中间有七年回来做课题,陆陆续续在大瑶山也待了五年,基本上算是三十年没有在大瑶山长住了。
这个回来老家,待上七天,好好感悟一下这三十年的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cf27e29773eefd1f.jpg)
一.人心的变化
有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一次回来体会很深,三十年前山里面只有草医,山里人也只相信草医,三十年后的今天只有少部分人还相信草医,大部分的人一不舒服就往医院跑。山里人尚且如此,何况乎城里人。
三十年的时间,工业文明的现代医疗就把整整三代人洗了脑,根源在于什么呢?在于人性,人性本来就喜欢方便,而工业文明的最大特性就是提供方便。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69bfadd24c07db7a.jpg)
二.人性的变化
物种的基因本来就是具有自私性,人类基因的自私性表现为方便性,或者称为惰性。古之圣贤借鬼神之说传道,是通透人类的惰性才立下了规矩:敬天畏地,告诉人类有上辈子、这辈子和下辈子。
工业文明是以基督教为基石,基督教只关心这辈子,怎么方便怎么来。
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冲突根源就在于此。
唐代农耕文明的精神部分达到了鼎盛,明代农耕文明的物质部分达到了顶峰,然后精神和物质两部分开始走下坡路,清代修《四库全书》,更是把农耕文化的根:敬天畏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阉割,然后给工业文明留下了历史性的机遇。
所幸的是大瑶山的瑶族同胞还是把敬天畏地的传承保存下来,可是经过三十年的折腾,只是形式上保存了下来,只有少部分的人还在坚持,恢复传统刻不容缓,希望每个有识之士能够从自己做起,从教育做起,让更多的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来参与,甚至最后得到国家的支持。
人性的变化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为了生存人类的所有行为我们都不能去谴责,但是没有敬畏之心我们赚的钱财都会还回去的。
有一句流行的话:年轻时候拿命换钱,得病时候拿钱换命,结果是想多了,钱不能换回命来的,因为别人的命比你的钱更值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444771bd4de1cb61.jpg)
三.生存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是供给制和工分制,粮有粮票肉有肉票,基本上农田是以种稻谷为主,山地才种经济作物。
后来分田到户,各干各的,各显神通,也曾风光一时,但是为了追求产量导致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让我们的环境污染促目惊心。
小时候父亲经常跟风种植各类新品种农作物,几乎每次都是亏本,后来只能老老实实种稻谷,再后来哥哥和我都参加工作了,家里的田基本上就不耕种了,不是种上果树就是给亲戚种花生、果蔬之类,反正很少人种稻谷。
我昨晚去统计了一下,只有30%不到的田在种稻谷,由此可见,18亿只是一个统计数据而已,能和人口总数打平就阿弥陀佛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困境呢?人都不喜欢种稻谷等等主粮了,单单是因为成本高收益低吗?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单单种粮食农民没有办法活下来,方便成为习惯后,农民不烧柴火了改烧煤气或用电了,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冰箱、电视机、音响、热水器、Wifi,电话、手机了,城市的方便在大瑶山也是随时随地可见。
这种方便必然带来了成本的快速递增,下地种田基本上没有活路,于是乎到外地打工成了大瑶山80%以上家庭的必然选择,很快工业文明的习惯被带入了农耕文明最后的净土上,方便性开始摧毁一切。
为了生存,我们能够怎样呢?生存真的只能是工业文明的方便吗?方便的就正确吗?
这里必须回归原点去看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敬天畏地的传统被和谐了,人类不单单是思想被工业文明捆绑了,关键是我们灵魂里面的自私自利特性被释放出来了,然后让人类选择,有了选择基本上都是选择方便,这是乱象横生的根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574deccdd5824ed7.jpg)
四.选择之殇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选择理论(等同价格理论),这个理论的前置条件是假定人是自私的和人是理性的,西方的民众有基督教为基石,所以这两个前置条件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基督教不占统治地位的地方西方经济学也是然并卵。
华夏农耕文明天生不具备这两个前置条件,我们去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拿来西方经济学的整套理论来搞社会主义建设,这到底是谁惹的祸?摸论、猫论、唯GDP论,改革创新都是换汤不换药,树根都烂了树能怎么办?更有甚者要把教育、医疗、养老产业化,都是一帮走狗汉奸的歪主意。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自己为主,选择传统农耕文明的路子呢?工业文明、现代科技都是术的层面的东西,农耕文明是道术合一的完整体系,可以把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为我所用,但是绝对不能把工业文明作为我们的本体,否则结果就是劳命伤财逼着民众闹革命。
工业文明下的经济是市场经济,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互害模式是必然。
农耕文明下的经济是生态经济,以多元共生多维度共存为目的,和谐共荣是必然。
就如医疗,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现代医学和中西医结合,民众的脑袋都脑残了,有事没事就想去医院,先体检再被引流去地狱,本来是地狱门前僧道多,现在是地狱门前医患多。
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医学,既简单又方便还正确,比如二十四节气平躺接气养生,不花一分钱大自然就让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不来钱所以就不科学,所以只有黄药师之流的傻蛋在宣传和推广。
身体健康本是民生之事怎么可以产业化市场化呢?赚昧心钱的只能是下地狱。现在教育也要产业化、市场化,这些人也不怕误人子弟,下辈子男盗女娼?
他们当然不怕,因为敬天畏地已经被自私自利所代替。
有了敬天畏地的思想和灵魂国强民富是正道,只有自私自利的国富民强是歪门邪道,结果是国贫富弱,老弱病残现象不久的将来就回凸显。
华夏文明没有选择只有生态经济才是唯一的出路,以农耕文化为体,工业文明为用,以教育和民众的健康长寿幸福为中心,还我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就不仅仅是梦想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a036229b8fc24f5f.jpg)
五.教育之殇
大瑶山的教育在三十年前是老一辈很重视的,老人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孩子读不读书不重要,不读书就去打工,只有少数的父母认为读书是出路,我的两个侄儿就是高中没有毕业就去打工了,万幸的是在他们踏进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跟着我们的生态队伍种兰花,养成了基本的良好习惯。
三十年前资讯不发达,老人经常会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勤劳、勇敢、节俭、助人为乐等等)和做事(包括农事、认药材、日常的保健、做手工、腌咸菜、酿米酒等等),现在咨询发达了,孩子们经常是成为了手机控或电视控,农耕文明的根日渐式微,加上人手上有了一点点闲钱,打麻将、三公、六合彩等等赌博盛行。
只用三十年,我们的教育体系基本崩溃,因在哪里?还是工业文明惹的祸,一切为了方便必然导致一切向钱看,没有价值感的民众是不可能有价值观的,对于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不认可,导致谁都不愿意下地,何况下地干活又不来钱。
对于传统的价值感缺失,是教育之殇的根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c551b4544f6cb252.jpg)
六.养老之殇
我有一个伯娘,平时叫她八伯娘,今年79岁,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孙子辈有七八个,晚年了只能自己生活,因为婆媳关系不好处理,每个儿子每个月给她300元,政府补贴120元,每个月的收入720元,包括了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费用,平时只能自己做一些手工赚点家用,目前主要是织鞋,每一双手工费赚5元,一天能够织三四对,每个月增开四五百的收入。
我们活在城市里面,很难想象现在一个月一千块怎么活,但是在山村的老人确确实实只有一千块一个月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儿女的供养。
万幸的是大瑶山的老人勤劳,很多人七八十岁还下地干活,种点菜养一些鸡补给补给,否则真的很难生存。
业态之下老人的后代生存压力也很大,很多孩子自身难保根本顾不上家里的老人,这是生存的问题还是传统美德缺失的问题?已经搞不清道不明了,但是老有所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493f0e4ce9fad004.jpg)
七.健康长寿之殇
我的一个伯娘,平时叫她二伯娘,今年81岁了,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孙子辈至少有八九个,可谓子孙满堂,伯父走得比较早,她也是分家了一个人吃住,孩子各有各的套路。
今年清明回家,就碰上她晕倒一次,这一次回来又碰上她晕倒。问了一下情况,主要是平时收入太少没有安全感,所以拼命去干活(上山摘茶叶、下地种菜去卖等等),导致了营养不良容易导致低血糖而引发晕倒。
每次晕倒,她的第一反应是叫儿子送她去医院吊针(乡村的医院特别迷信吊针,孩子病了吊针老人病了也是吊针,大人一帮硬抗着不上医院),每次吊针回来体质都会下降,这种方式下导致大瑶山的长寿老人越来越少,就算活到九十岁以上也是病殃殃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长寿。
工业文明业态下的医疗产业化,民众的健康情况堪忧,难道“东亚病夫”会重现?医疗产业化不能再继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4942c48b5de47988.jpg)
八.真假对错之殇
三十年前,邻里关系非常融洽,相互间是能帮就帮。慢慢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把城市的套路带回大瑶山,人也就慢慢地变得势力起来,邻里间也开始玩真假对错的套路了,也开始学会了看不得别人好,冷嘲热讽羡慕嫉妒恨之类的套路随时随地可见。
我有一个伯母,平时叫她九伯母,前几年卧病在床,去年九死一生过了下来。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肯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于是她的心里面就有了怨气,昨天她孙子和孙媳妇因为抽水满了忘记关电吵了起来,她却在旁边偷偷乐,还指指点点给我看,我当时就崩溃了,一家人尚且如此,何况乎外人?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有八九,需要亲朋好友间的相互帮持和加持,否则人类很难成为地球的主宰。
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却让大瑶山忘掉了传统,民众只关心真假对错,恢复农耕文明的传统刻不容缓。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a0bfa43816a25279.jpg)
九.尊卑荣辱之殇
三十年前,大瑶山每个村都有德高望重的村老,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老,瑶族还有自己本地的瑶王,都特别受人尊重。
三十年后,村老变成了村长,族老变成了支书,法律代表了一切,真假对错挖了尊卑荣辱的根,有权有势有钱才是大爷,你可以目不识丁、不学无术但是你必须有钱,否则你将会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没有了尊卑荣辱,敬畏天地之心就无从谈起,道德风气就快速被攻陷,经常会看到村里面做红白喜事,另外一边同时支上了赌局,没有半点敬畏之心。更为离谱的是一些老人家看不过年轻人的行径就出口相劝,一般上年青人回一句有毛病就不错了,有些莽撞的年轻人直接来一句:老不死的一边冷快去,真能把老人家气死。
没有尊卑荣辱就无法让人有敬畏之心,天地父母是我们的根,需要我们去敬畏,否则我们将是无源之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66cb9cbd7d766a20.jpg)
十.环境之殇
三十年前,大瑶山还不知道农药化肥是什么样的,农家肥家家户户都有,病虫害很少有。三十年后,除了种给自己吃的,基本上都用上了化肥农药,化肥用多了刚开始时候产量会增加,慢慢地土壤的结构被改变了,病虫害也就出来了,农药化肥拼命用也就提高不了产量和质量了,这样的东西不是好东西,自然也卖不起价,于是恶性循环开始:用农药化肥找死,不用农药化肥等死。
国家必须投资下来,让大面积的土地实现轮耕休种,逐步恢复农耕文明的自然农法,否则我们的土壤、空气、水质、食物等等必定快速恶化,我们的栖息之地将变成我们人类的坟墓。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4485c2dc206fbc7f.jpg)
亡羊补牢属于无奈之举,上工治未病本应从未病防治、已病防变、已变防渐三方面入手,上医治国也是同理,不知者愚知易行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不能够改变别人只能从自己做起,慢慢让更多关心自己关注生态的人参与进来,有希望总比绝望好。
保护大瑶山保护生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身边人做起。
关注生态,从关注自己的生命开始,从斋化自己开始然后斋化身边的人,最后才能斋化一切。
上工治未病是斋化人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让人类找回属于自己的本源记忆:健康快乐,寿终正寝。
上医治国是斋化人性和人心,让人类回归生态,回归大自然下地干活,没有人去干活都在玩虚假的大数据,最后的结果是病死、饿死、痛苦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8296288/3851cc6fd5fc8b5f.jpg)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斋化一切,马上从自己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