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作者: 手记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4-23 15:44 被阅读0次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手指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一、 尊重学情,回归生本。

        由于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并理解古典白话文中的关键词语,同时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文本注解自主建构。

二、 立足语言、突显形象。

      吴敬梓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本节课力图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补白、对比提升等方法,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两个手指”这个特写镜头上,围绕重点问题“面对这两个手指,诸亲六眷都有怎样的猜测”?紧扣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通过练笔带着孩子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经历理解语言—体味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从而领悟到细节描写的独特魅力。

三、 激发兴趣、阅读经典

      《课标》明确指出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对课外阅读明确提出了量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在课堂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从课前谈话让孩子们猜书名 ,到课中引入原著中的其他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再到课后推荐阅读《儒林外史》,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读经典,读名著。希望在这样的引导下,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

 

相关文章

  •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精彩的片段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

  • 严监生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只手指头不断摇晃,众人询问他想说什么,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从此表现出严监生...

  • 有书共读《儒林外史》——谁比谁更吝啬(严氏兄弟)

    我们五年级下学期学过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对严监生印象最深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的那两根不肯倒下的手...

  • 临死前的严监生

    我是严监生,一个已经死了的老头。但是在我临死前那一刻,是我最着急的一刻,简直比死还痛苦。 在那天晚...

  • 严监生之死

    接上篇,王老实女士之死,这篇来探讨下严监生。 《儒林外史》里,大概因为选入语文课本的是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所以,对...

  • 2019-11-15

    《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文原文 网络资源2017-07-13 11:28:30 奥数网整理了关于小学语文课文《临死前的...

  • 严监生绝不是吝啬鬼

    严监生被选入文学史吝啬鬼,是千古奇冤。 当时把严监生选入中国文学代表性吝啬鬼之列,主要理由就是临死前那个“两茎灯草...

  • 长生久视之道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举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他仍惦记着油灯点的是两根灯芯。诸如严监生之类的吝啬鬼是很可怜也很...

  •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由三篇短篇组成,分别是《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nv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