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所霍格沃茨——欢迎来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所霍格沃茨——欢迎来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 曈曈曈妈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14:43 被阅读0次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所霍格沃茨

                             ——欢迎来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杨静娴

    “没有读过《哈利波特》的童年是有遗憾的。”这是我的好友老殷在朋友圈的留言。曈曈看到后追问了我好几次:“妈妈,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殷国雄叔叔和史金霞老师都是有名的人,你却不是?”她完全把这句话当成名人名言来理解的。

    1997年,当J·K·罗琳开始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出生于1980年的我正式进入自己最苦逼的高中生涯。记得蔡朝阳老师在不亦说乎的讲座中曾经说过,《哈利波特》一共写到七部,也只能写到七部,因为第七部的时候,哈利波特十七岁了,而十八岁意味着成年。这个故事也到了结束的时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的童年与《哈利波特》擦肩而过。

    成年后,在有限的阅读视野里,《哈利波特》是被过滤掉的。一方面对大众畅销书总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局限于当下与现实,对魔法魔力这些虚幻的概念带有了一种不自觉的清高,这恰恰成为我现在思考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的障碍。还好,在曈曈十岁的时候,老殷推荐《哈利波特》恰逢其时,于我,如果可能,算是自我补偿。所以,先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起。

        一个人接近事实的最大阻碍,往往源自内心的骄傲与无知。当我阅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最让我欲罢不能的恰恰是书中让人眼花缭乱的魔幻想象。不必说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一切传奇经历,单是女贞路上的那只猫头鹰,对角巷的大采购,还有那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和能读懂人心的分院帽,早已让久处“麻瓜”世界的我们脑洞大开。想象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兴趣之门。

        然而J·K·罗琳绝没有将想象当成炫技的手段。她太了解儿童,在孩子们那里,想象就是生活,生活也即想象。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一所霍格沃茨这样的魔法学校,他们在那里生活学习,担心恐惧,快乐寻找……作家对霍格沃茨的教室、老师、课程、考试,以及寝室,图书馆,饮食等等日常生活的记叙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生活。甚至是纳威被马尔福施锁腿咒,你都可以认为在霍格沃茨,校园欺凌同样存在。而对魁地奇球赛的精彩描述,不仅使哈利波特在进入霍格沃茨以后很快获得自我认同,也更让读者体会到,这个想象的世界有其真实的可能性。

        儿童文学,当作家的创作无限接近孩子的生活,那么小读者们便有可能和书中人物一起活动,一起成长。所以,无论是霍格沃茨,还是“麻瓜”世界,或者是每个读者的内心,都互相渗透融合,互相补充映照。在霍格沃茨,你能看到你自己。

        “……他显得比他的同龄人瘦小……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对翠绿色的眼睛。他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因为达力总用拳头揍他的鼻子。”这是十岁的哈利波特。在“麻瓜”世界,即现实世界,他普通的如每一个喜欢读这本书的孩子——唯有额头上那道像闪电似的淡淡的伤痕,让他区别于他人。这里既有他的身世之谜,也让他在巫师世界名声大噪,同时也让他在霍格沃茨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最重要,这道伤疤最终使他成为他自己。

    J·K·罗琳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要表现的并不是魔法的力量,而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在十岁生日的那一天,海格的出现第一次让哈利波特发出“我是什么”这样终极的疑问。这个小男孩,渴望强壮与力量,好奇于自己的身世,对一些奇异情况茫然失措……总有那么一天,一切开始。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开始的旅程对哈利波特来说出乎意料,但这一切,从他出生那一刻便已冥冥注定。

        然而所有的成长都不是对预言的验证。当哈利波特骑上飞天扫帚,第一次发现自己有了一种无师自通的能力时心头的狂喜,到魁地奇比赛时的崭露头角,再到被罚“禁林”时的化险为夷,以至最后当他独自面对伏地魔时的镇定从容……依靠的并不是魔法魔力,而是与其并肩作战的朋友,让他思考反省的师长,给予他无限爱的父母。

        如果说哈利与罗恩是一见如故的话,那么他们和赫敏的友谊的建立,则更让人感动与信服。J·K·罗琳对学霸赫敏,既有佩服,又不乏奚落,既表现她与人交往时的强势,也不忘突出她的聪明智慧,然而无论怎样,她都是一个可爱的真诚的朋友。当三个小伙伴打昏巨怪,赫敏挺身而出撒谎说自己违反了校规,J·K·罗琳写到“然而就从那一刻起,赫敏格兰杰成了他们的朋友。当你和某个人共同经历了某个事件之后,你们之间不能不产生好感……”相信每个孩子,读到这里,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吧。埃克苏佩里《小王子》那次相遇——“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J·K·罗琳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驯服”的含义。

         来到霍格沃茨之前,哈利波特几乎没有朋友,在德思礼姨妈家的又蠢又胖、蛮横无理的达力面前,哈利只有忍让和恐惧。然而当他获得了罗恩,赫敏的友谊,快乐、自信、勇敢这些美好的品质不请自来。面对被马尔福欺凌的纳威,“哈利把手伸进长袍口袋,掏出一块巧克力蛙,这是圣诞节时赫敏送给他的那盒里的最后一块。哈利把它递给纳威……”

    “你比十二个马尔福都强……”这是当时哈利对纳威所说的话,也是对过去的自己说的吧。

        而作为一名成年读者,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里,霍格沃茨的校长邓布利多对待哈利的态度与方式,格外引起我的兴趣和思考。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经历,邓布利多本可以将幼小的哈利波特留在霍格沃茨。 “这足以使任何一个孩子头脑发昏。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时候就一举成名!甚至为他根本不记得的事情而成名!”邓布利多担心是成人所谓的责任与爱掩饰下的焦虑对孩子的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哈利在麻瓜家庭成长,远离光环也远离掌控,带着独一无二的闪电形的伤疤,成为自己,而不是被赋予重任的英雄。

           与孩子的成长保持适当的距离,让他们既能对外在的世界产生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又可以激发内在潜能与自信,同时获得安全感。即使是在魔法学校,成长也只能是经历,而不是结果。邓布利多一直在等待。

        开学典礼上,当麦格教授提醒学校场地上的那片林区禁止任何学生进入,邓布利多对韦斯莱孪生兄弟的不经意的扫视,他对霍格沃茨的一切了如指掌。当哈利在图书馆里大海捞针般的寻找尼可勒梅的资料,邓布利多送给哈利的隐形衣,是保护,又何尝不是一种鼓励呢。当哈利沉湎于厄里斯魔镜的幻觉时,那位戴着半月形眼镜,有着歪扭的长鼻子,银发和胡须披垂着的校长将自己的身体从桌子上滑下来,与哈利一起坐在地板上,提醒他“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  所以,哈利波特与伏地魔最后的战斗开始,即使身在伦敦,他也能在最危急的时刻赶到。

          当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一切是不是邓布利多的安排,但魔法石的存在仿佛就是在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当他在镜子面前得到魔法石,他已是凭着勇气与智慧穿越了活板门。他收获了友谊,也受到过惩罚;他感受到爱,也无比惊愕地发现人性的多面;他发现自己对斯内普的偏见,也在敌人面前保持了镇定与勇敢……

        与此同时,他解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谜团,他的伤疤,他的爱的印记,他的护身符。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然而 一切又似乎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所霍格沃茨——欢迎来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p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