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在自信的时候可以把潜力发挥到500%以上,缺乏自信的人则发挥不及30%。
自信是一种态度,是内心对自我的定位和肯定。自信的建立,就是通过点滴的生活体验带来的成就感,逐渐积累而来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独立自信也不是一天塑造的。
没有什么比生活的真实感受,能让孩子一步步的变得独立和自信了。
下面我分享自己的三个心法。
一、无条件的爱,是孩子自信的起点。
人需要有归属感,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际关系来建立身份认同、定义自己。
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里,这个人就是父母。
从出生那天起,他就依赖着父母生活,在与父母的互动之中感受着毫无保留的爱与关注,自尊的种子渐渐发芽。
如果孩子没能在童年的情感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爱和关注,也就更容易自卑起来。
因为一个不被爱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念头就是:我不够好、我不配,甚至产生自我厌恶。
爱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很容易,但是爱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就困难多了。
纪录片《小小少年》里,有个少年非常痴爱昆虫,普通父母很难接受孩子有这样的爱好。
但是少年的父母却完全尊重儿子的爱好,甚至时不时和他进行交流。
所以在少年遭遇周边的同学各种质疑时,他能很坦然地说:“他们不懂就不懂呗,没有什么口舌好费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面对身边的偏见和质疑,不被别人的眼光牵着走,这就是一种自信。
而这种直面质疑的勇气,就完全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被无条件接纳过,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所以,当你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自信时,你只需要好好爱着他,让他知道你永远可以接住他。
孩子感受到家长为他兜底的勇气后,自信的力量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为孩子创造有胜任感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赞美也是技术活,把握不好尺度,有的孩子会变得不能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和挫折,有的孩子甚至会建立起“虚假的自信”。
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不要过于依赖夸奖。我们更建议大家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真实、成功的体验,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胜任感。
生活中,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或是不愿意让孩子添乱,阻止或者完全替孩子把事情都做了。
“你洗不干净!”“你不会穿,我帮你穿!”“快放下,别捣乱。”
这样的过度保护,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重要的体验机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可能在你眼里,孩子洗个杯子,洗不干净,摔碎了还容易弄伤自己;但是对于孩子而言,靠自己的能力洗完杯子,就是一次小小的挑战。
他们需要探寻能力的边界来获取自身的自信,这种自信的体验是任何语言鼓励都无法代替的。
越是不起眼的小事,父母越是要懂得放手,小事的胜任感累计多了,他会越来越自信。
也许孩子不是真的都能做到、甚至做好,但是相信自己能做好的那一份内在的感觉,是需要父母去呵护的。
三、注重细节,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助力
1.为孩子的小成就而庆祝
小孩子需要不断地通过他信、父母信来实现自信。
我家二宝整天会问我“妈妈,你看我牛皮不?”“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你快来看!”
孩子叫我的时候,我就会发现原来是他学会了一个新的奥特曼动作,或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玩具,或者自觉主动去刷牙洗脸了,或者说话算话遵守约定了……
总之都是一些在我们大人眼里很不起眼的小事儿,但那些在孩子眼里,就是大事,就是他的成功事件。
他既然能跑来告诉妈妈,就说明他需要妈妈的看见和确认。
这个小细节非常重要,孩子会从你的反应和眼神里读到满满的确认感,就能增加一份自信。
如果孩子看到的是轻描淡写或者心不在焉的敷衍,他就会觉的自己很差劲,就会认为自己很笨,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做好这些小事的热情。
微博有个话题问:最舒服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回答很戳心:事事有回应。
对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这些我们眼里的“小事”。
因为当父母给孩子正面反馈时,一方面强化了孩子做一件事情的信心,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值得被重视,你很重要。
2.学会偷懒,学会等一等
在孩子面前,父母有时候要收起自己的小聪明,多给孩子自己试错的机会,孩子的才能,才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比如儿子玩拼图,图的就是玩中的乐趣,遇到了一点障碍,我们不要急着去帮他。
如果我们直接上手,三下五除二,就帮孩子拼好了,就会夺走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感到挫败,他就会觉得自己好笨。
要让他自己多尝试,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可以给指点一下,更多的部分和环节,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3.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之前在书店遇到过一对母女,妈妈让女儿自己选选看,喜欢哪本买哪本。
孩子也很有兴致的去挑选,过了几分钟,孩子对两本故事集很入迷,准备买下来。
但刚才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的妈妈,按捺不住了,在那里开始了一顿说教。
大概就是你怎么光挑没有营养的故事书,对你学习有什么用处,你该买本作文集,学学怎么写作文之类的。
女儿在一边跟妈妈辩驳,非要坚持买故事书,眼看也拗不过女儿,不情不愿买下来了。
但整个过程,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选择,一百个不满意。
因为妈妈仍然是带着功利心去看待阅读的,表面上是给孩子自主权,实质上还是想掌控孩子的自由。
很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是在父母的强加干涉下,一点点消失殆尽的。
穿什么样的衣服,读什么样的书,买什么样的玩具......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完全可以教给孩子去做选择。
别人给的再好,未必是孩子想要的,自己的才是最对胃口的。
而只有当我们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选择权时,才能培养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和勇气。
自信的实质是成就的闭环。
当一个孩子说的话,被听到了,做的事,被看到了,并且得到了认可,他就有了自信。
不要再去说那句正确的废话“你要自信点儿”,
我们要带着孩子,不断的去体验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闭环,他就会越来越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