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偈云:“心花发明照十方,还度如是常沙众。”
这“心花”大概说的是人们的本性、慧心。你怎样浇灌它,它便会怎样开放。但我们都在这俗世烟火之中,久了便是“心花成树,共转六尘”。于是也有如元稹的那位朋友,“剃尽心花始剃头。”
心花空。心花,空。空是无。一朵洁净的心花,究竟是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
佛家说,给众生安乐,拔众生痛苦,便是慈悲之心。慈悲是放下小我,而将他人、世界看成我。在佛家看来,有慈悲心便是有大智慧。
如何是大智慧?人有七苦:贪、嗔、痴、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失荣乐。要用慈悲心度众生这七苦,应该是种大智慧。也就是所谓智由慈悲起,性由慈悲生。
以俗世的眼光看待“慈悲”,我们生活在一个和人相处的社会中,以慈悲之心与人为善大约也是一种相处之道。
慈悲生。慈悲生何处?其实,这幅作品里埋藏着万物生长展览的“心门”。一花开而万物生长。花草治愈。花草美,花草也有智慧。
“花不会不败,就像花不会不开,你我心头的心思、欲望、纠结、烦恼、大毛怪,也一样。一叶落了,一花开了,万物生长了。生,无不生。了,无不了。”这是花草的智慧,予世间美好,轮回,从不留恋。
万物生长,而慈悲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