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朋友圈今天是怎样的呢?一半秀恩爱,一半感伤,中间夹杂着一推七夕特惠活动。
如果把七夕两字空出,这句话还适用于2月14日,5月20日,11月11日,12月24日。无论你有没有收到礼物,你都不孤独,总有一堆卖家惦记着你。
晒娃党只有儿童节,鸡汤党只有中秋节,养生党只有重阳节,只有在孤独中追爱的人们,会被反复惦记。
因为,我们谈爱时不讲道理。
1
我有个同学老木,很早以前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谈爱中的人不讲道理,于是他们成了卖家们的最爱。
老木人如其名,样貌平平,很憨厚的一个男生,来自中原某地。他暗恋一个女生许久,女孩气质温婉,学霸一枚,也是他的中学同学,也在北京读书。
大三的第一个学期,老木终决定表白。我们便合伙为他出谋划策。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判定:表白的环境对表白成功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你必须要找一个浪漫的时间,浪漫的地点,送上浪漫的礼物。很快,老木选定了平安夜,西餐厅,红玫瑰。那时距离圣诞节,还有两个月。那时候,时间真的是很慢的,两个月,只够准备一个约会。
老木跑遍学校周边每一个西餐厅,看环境看路线。老木选了圣诞节氛围最好的那家西餐厅,总预算在700-800左右。老木他每个月生活费在500-600块,省吃俭用了两个月,再跟我们几个同学借了点钱,准备好了费用。
愿意省出近两个月的生活费,就为了一个约会,这就是谈爱的人的消费行为。荷尔蒙已经摧毁了他们的理性,对价格毫不敏感,透支毫不在意。
平安夜来临,老木约好了女孩,带着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向着西餐厅出发。那一年北京冬天特别冷,平安夜傍晚,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雪。我们当时觉得天助老木,雪花,西餐厅,烛光,平安夜,实在太浪漫了。那一晚,老木半夜两点多才回到宿舍。只是,我们看他木木的脸色,便也就知道结果了。
老木一直都不肯说那晚表白的细节。直到毕业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喝了酒,老木这才开口,本来开局都挺好的,看得出女生很开心,也有感觉。问题是,吃西餐必点牛排,但是老木从没吃过西餐厅的牛排,他用刀切牛排的时候,扯着盘子一阵嗞啦响,引的邻桌直往这看。老木满头大汗,女生也面露尴尬。之后,与女生再谈的气氛就变了,气氛从小暧昧变成了同学聚餐。
最后,老木成功的收获了一张好人卡。女生吃完就抱着花先走了,老木一个人在车站台静静地坐了半小时。
多年以后,帮助老木这样的单身人士,成为了时代的使命与机遇。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协助下,为了战胜孤独,一个个我们自己都不清晰的需求被无比贴心的挖掘了出来,演变为一个个大产业。
2
我们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愿意将就,但是又害怕孤单,怎么办?有宠物宝宝。
我有一个朋友小Y,小Y是一位女设计师,单身,年纪早过而立之年。她的爱好是养猫,无论在海外求学,还是国内工作,都是养着猫。她说,猫就是我的室友和陪伴。男朋友很重要,是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人共同成长,而不只是陪伴,不会为了陪伴去找个男朋友。
看,陪伴的职能在被宠物瓦解取代。
有一个宠物行业报告的两个数据让我震惊。一个是市场规模与增速,2004-2016 年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由 20 亿元增长到 1220 亿元。一个是中国宠物用户中51.6%的人是未婚。
难怪国内某资本大鳄正疯狂的投资宠物产业。养宠物的人,经济上早解决了温饱问题,情感上又有诉求。对宠物们谈情,一样不讲道理。40%的主人在宠物上的年消费超过1.2万。
我问小Y,宠物与男朋友哪个更重要?小Y说,当然是男朋友,只是工作太忙,社交圈又窄,合适的不好找。于是,又一个大产业崛起,互联网婚介。这个行业,已经成就了几个上市公司。2011年世纪佳缘就在美国上市,珍爱网、百合网都已经被上市公司并购。
老木当年的悲剧是,太缺乏恋爱的经验,以及一群一样的小白在给他乱出主意。现在,两门新生意正发展的如火如荼,专门解决经验缺乏的单身族的困扰。男生的这门叫泡学,泡学的主旨就是教你搞定妹纸。女生的这门叫情感咨询,教你如何应对爱情和婚姻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是摆脱孤独的产业,协助我们战胜孤独。如果是以前,你一个人的话,日子会容易无聊,还要自己做饭吃。现在,如果你还不着急找个朋友,也不想养宠物,你无聊了有动漫有YY网文,有王者荣耀,饿了有饿了么美团外卖,想唱歌有Mini KTV,想看妹纸跟妹纸聊天,有直播。
这些都是规模数百亿上千亿的市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孤独。他们都为了尊贵的单身族而应运而生。孤独?充实的忙不过来好不好。这些行业,也都是如今最热门的行业。
于是,在中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今天,为了战胜孤独,单身贵族们成为了拉动中国GDP的明星,中流砥柱。
3
只是,我们会失去爱的能力吗?
从大历史来看,两个危机若隐若现:
主线一:我们会进入低欲望社会吗?
感情之外,婚姻体系具有社会分工和规模经济的经济属性。社会经济越发达,生活富裕程度越高,经济属性的比重会不断降低。所以,从全世界来看,越富裕的国家,单身率与之成正比,出生率成反比。
日本就是典型。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其新书《低欲望社会》里描写日本年轻世代的普遍心理和生活态度,他们出生与成长在富足时代,已经不愿意像父辈一样一辈子做“企业战士”。他们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
这会是中国年轻人的未来么?
主线二: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爱的能力吗?
心理学、生物学、神经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人类的每个科技与知识领域都在大跃进的发展,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为什么会爱,为什么被恨。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有一天在我们的意识做出判断之前,数据就已经给我们做出选择,我们需要被动接受“最优选择”就好。
我们看着是主人,其实是宠物。
也许,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颜值即正义,某种程度这是一种解放。富足的人类打破了经济属性对于情感的束缚。情感与婚姻从经济学上的最优分配变成了生物学上的最优分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精准匹配,实现的是技术与社会学上的最优分配。
只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应该不会再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痴傻吧。我们被丰富体贴的各种产品服务的太好,顾问们和机器人也越来越精准的给出策略,让我们在情感上过早的早熟。过去,两个月准备一个约会。如今,两天,就可以扯证了吧?
昨晚与一个做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的朋友聊天,在他们公司里,传统的交易员都已经被程序取代,他说,未来只有人类独特的领域,情感,艺术这些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珍惜你的青春与最原始的爱吧。少一些套路,勇敢、浓烈的去爱吧。即使会受伤,即使会流泪。也许,那些内心还保留着原始爱的能力的人,会是未来对抗人工智能的末日战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