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豆瓣热门书评前不久江歌案在网上引起了超高关注度,很多人都加入了讨伐陈世峰和刘鑫的行列。那时候正好看完东野圭吾的《恶意》,翻完局面所有视频,了解整件事后,想起豆瓣上《恶意》下面的热门书评,“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再帮我实现梦想,可我就是恨你”……
《恶意》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前者因恨万劫不复,后者为爱粉身碎骨。很多人都说东野圭吾写推理非常厉害,我更佩服的却是他对于人性的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可当事情背后隐藏的人性思考被无限放大呈现在你面前时,大概就能体会到人的恶意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其实很多时候,快乐的本质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加贺探长在查日高被杀案件时重逢当年在学校任教时的前辈野野口修,并且他正好是本案的嫌疑人之一。书里有一段加贺的内心描述:“在侦查这个人的时候,不可否认,我多少带了些私人感情。他曾是我职场上的前辈,也是知道我晦涩过去的人……老实说,我一直觉得凶手就是他,我也知道光凭直觉办案非常没有效率,可是只有这一次,我任凭直觉自由发展……”此后加贺潜意识里一直是假定野野口修就是凶手的前提下在查这起谋杀案。
加贺那段内心独白翻译一下就是:因为我跟他认识,他曾经是我职场上的前辈,也知道我的过去。所以我觉得凶手是他。我知道这么想违背专业素养,可我希望就是他。这句话毫无逻辑,难以理解,就像人的恶意一样无法解释。有趣的是,人们可以很轻易得把善意给陌生人,也能很轻易把恶意给相识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快乐的本质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比如《孔乙己》里的那些看客们明知故问,竭力挖苦,从孔乙己的尴尬中攫取一种满足的快乐。 孔乙己是弱者,看客们也是弱者,二者的不同就在于看客们内心脆弱,但他们要伪装成强者以便和弱者撇清干系,所以嘲笑、挖苦孔乙己以显示自己的强大。
在学校遭到老师训斥的孩子会被嘲笑,寝室里被孤立的那个人最后会被全班人一起孤立,并且他做什么都会受到嘲笑。遭受校园冷暴力的那个人,就真的不好吗? 还是你听说他不好?还是仅仅是因为别人孤立他,所以你也要跟着一起孤立他,因为庆幸被孤立的那个人不是自己,而别人的痛苦使你感到小小的快乐?
我们是朋友,可我恨你比我好
日高和野野口修是好朋友,可野野口修不仅杀死了日高,还给人们制造了一个假象:野野口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因此,日高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还声名尽毁。杀人犯野野口修却得到了大众的同情,并享受着原本属于好友日高的盛誉。
起初我以为东野圭吾只是想写主人公杀死好友的故事,然而没想到真正的恨其实不是杀死他,而是毁了他。不仅要他死,更要他身败名裂。
学生时代我们都会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们一起上课一起去厕所一起回家。平时你的综合成绩没有你的朋友好。可是某次非常重要的考试,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常发挥,成绩优异。可你的好朋友遭遇滑铁卢。你想安慰却不知该如何开口,他下意识的言行表现是这样:“我竟然连你都没考过”。
发现了吗?问题不在他难过考得不如你这件事,而在于他说“竟然”。他考得不如他她甚至它都是正常的,唯独不如你,他觉得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因为在他心里,你就应该不如他。
我们是朋友,可我讨厌你比我好。
魔鬼or天使,that is a question
日高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善良的化身,野野口修因为自己的软弱曾经和校园恶霸一起向日高施暴,日高知道后不计前嫌,还帮助野野口修一起实现作家梦想。
可是,书里有这么一段。日高死前将当年被校园恶霸欺凌的事作为原型写进了自己的畅销书里,虽然当年那个恶霸已经去世,可他的妹妹觉得对哥哥的名声和家人的生活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请求日高下架该书。日高很坚定地拒绝了,说:“如果因为文学的艺术性而不得已侵犯到他人的隐私,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善良如日高这样的人,还是会隐隐有着对曾经伤害自己的人的恨。再正常不过了,换了任何一个人,怕只会更恨。
我们何尝不会怀有恶意?恶意存在于每个人心里,只是程度不同,缺少导火索而已。人们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很多时候厌恶一个人却又说不上理由,“我就是看你不爽”成了大家内心的真实反映。
我始终觉得人性里的阴暗面和劣根性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可以被控制。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和一个天使。当意念的天平倒向魔鬼那一边,可能就会去作恶;倒向天使那一边,就能睡个安稳踏实的觉。善良真的是一种选择。
网友评论